陇南机场闹了点小动静,几条航线的时刻表重新洗牌了,飞往京城、椰城、鹏城的航班都得跟着“变脸”。
老实说,这档子事儿对咱寻常百姓而言,可真不算小事。
你兴致勃勃地盘算着一场游历,结果临到头儿,发现航班“改嫁”了,原本周全的计划瞬间灰飞烟灭,那滋味,简直跟吞了只绿头苍蝇一样让人膈应。
航班时刻表“乾坤大挪移”,背后门道其实挺深的。
航空公司自然有它的盘算,比如运营成本的精打细算、航线布局的运筹帷幄,甚至还有老天爷的脸色等等。
但对咱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添堵”。
原本掐着秒表赶飞机,现在说不定得提前几个钟头猫在候机厅,或者因为中转时间陡增,整个旅途都变得筋疲力尽,宛如一场渡劫。
或许有人会跳出来说,航空公司早就在官网上嚷嚷了,让你自己盯紧航班动态。
这话听着没错,可问题是,谁没事儿天天盯着航班信息看啊?
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他们可能连智能机都玩不转,更别提用APP查询航班动态了,简直是赶鸭子上架。
这就抛出了一个问题:在追求效率和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航空公司是不是也该体恤一下乘客的感受?
特别是那些对数字鸿沟毫无招架之力的人群,他们更需要贴心周到的服务和唾手可得的信息。
说起来,航班时刻“微调”这事,在全球范围都司空见惯。
但不同国度、不同航空公司的应对之策,却南辕北辙。
有的航空公司会主动“抛绣球”,联系乘客,提供改签或者退票服务,甚至还会管吃管住。
而有的航空公司,可能就甩你一条短信,让你自求多福。
这种差异,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服务理念的云泥之别。
把乘客奉为圭臬,还是当成“人形提款机”,结果自然是天差地别。
换个角度咂摸一下,陇南机场作为一个地方性航空枢纽,它的兴衰荣辱其实也牵动着当地的经济命脉和社会肌理。
如果航班时刻表三天两头“抽风”,服务又掉链子,那肯定会浇灭旅客的出游热情,进而拖累当地的旅游产业和招商引资。
所以,航班时刻表“拨乱反正”不仅仅是航空公司一家的事情,也关乎地方政府的颜面和发展前景。
政府部门是不是可以主动出击,与航空公司斡旋,争取更顺理成章的航班安排,提供更面面俱到的配套服务?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把矛头指向航空公司。
毕竟,运营一家航空公司需要投入海量的真金白银,还要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
航班时刻表“改弦更张”有时候也是迫于无奈。
但关键在于,航空公司能不能在调整航班时刻表的同时,也感同身受地考虑到乘客的难处,提供更富有人情味儿的服务。
比如,增加人工客服,方便乘客答疑解惑;提供更宽松的改签政策,尽可能减少乘客的经济损失;甚至可以考虑给那些受池鱼之殃的乘客提供一些小小的补偿,比如机场餐厅的代金券之类的,聊胜于无嘛。
说到这儿,我又联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则轶事:某航空公司因为航班延误,大手一挥,给乘客每人奉上一份当地土特产。
虽然只是一份薄礼,但却让乘客倍感窝心,也消解了他们胸中的块垒。
说到底,航班时刻表“风云突变”这种事,就像生活中的小确丧一样,我们无法彻底规避。
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坦然面对,如何从中汲取营养,如何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友善和充满温度。
回到的起点,陇南机场的航班时刻表“移形换影”,看似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它却映照出我们在追求效率和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是不是也应该多分一些目光给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群体,是不是应该让那些不太会摆弄智能机的大爷大妈,也能享受到便捷舒心的出行体验。
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刨根问底的终极命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