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舞台上,汽车行业的聚光灯不再仅仅照耀在那些网红脸孔和营销奇观上。相比于以往,这次车展显得更加务实和内涵丰富。我们见证了一种行业趋势的转变:让汽车本身重新成为焦点,以技术实力为主导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在这个内卷的时代,考验的正是每家车企的“内功”。车展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AI定义汽车(AIDV)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从智能座舱的情感交互到端到端驾驶辅助的实际应用,以及舱驾融合的深层次重构,未来谁能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并解决实际消费痛点,谁就将在新能源赛道中占得先机。
此次车展的一个亮点在于汽车“灵魂附体”的新尝试。过去我们谈论汽车智能化,常常聚焦于更大的屏幕、更灵敏的语音识别或是更多的辅助驾驶功能。而这些改进,实际上只是为传统汽车附上了一层新的技术外衣。这次,AI试图从更深层次赋予汽车以“灵魂”,让它们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具有感知、思考和预判能力的轮式机器人。在这一领域,上海的一家新兴车企——智己汽车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车辆底盘方面的革新。传统的汽车底盘主要是机械结构,面对复杂路况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后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引入,底盘开始拥有一定的主动调节能力。然而,这种系统从感知到执行依然存在延迟。如今,智己汽车引领了线控数字底盘的新时代。底盘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执行单元,而是拥有实时思考和调整能力的“智能体”。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线控技术的支持。
智己汽车的灵蜥数字底盘,通过一颗超级小脑VMC(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的协同控制,实现了更精细的控制和反应。本次上海车展上,智己的LS6车型演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地掉头功能,展示了这种智能技术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全新的L6车型配备了灵蜥数字底盘2.0版本,进一步提升了安全冗余和极端情况下的掌控能力。尤其是后轮转向能力,最大转向角度达到了惊人的双向18度,实现了高速行驶和低速灵活性的完美结合。
线控技术还能在制动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智己汽车实现了一项行业首次突破——线控单轮制动和大转角线控后轮转向的联动控制。这让车辆在面对诸如弯道爆胎、高速行驶时轮胎爆胎等极端情况时,依然能稳妥应对,确保车辆稳定停靠。此外,该系统具有过滤危险误操作的安全边界,帮助驾驶员避开险境。
根据规划,智己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第三代旗舰车型,前后转向均实现纯线控,融合三电机驱动系统以及单点制动能力,为L3、L4级高级驾驶辅助提供坚实基础。到2026年,第四代全栈线控化将上线,带来线控干式制动,车辆将实现预判式运动控制,成为一个了解你的智能伙伴,实现车轮上的“具身智能”。
不仅仅是智己汽车,宝马等国际知名品牌也在车展上展示了他们在智能化驾控领域的思考。如宝马的新世代X概念车,其搭载的“驾控超级大脑”(HeartofJoy)与智己的VMC超级小脑有异曲同工之妙,整合了动力传动、制动、充电等核心功能,为用户带来出色的操控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智己已经将这一前瞻技术落地量产,展现了其在技术应用上的决心。
在驾驶辅助领域,各大厂商也在从功能导向向场景导向转变。与其拼参数,不如追求更稳定、更可靠、更接近人类驾驶员的体验。比如华为的乾崑ADS4.0强调安全,Nullmax通过对抗式学习技术破解复杂路口。而智己汽车与Momenta的深度合作则实现了端到端2.0模型的快速迭代到4.0。通过自我学习,系统在复杂情况下甚至能够提供超越人类驾驶员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智能驾驶辅助的未来不仅在于技术参数的超越,更在于提供超过人类司机的安全和智能驾驶体验。智己在这条道路上,显然走得更远。
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前半场更多依靠的是快速响应和本土市场优势。而在下半场,真正的全球引领将依赖于更加深厚的体系化能力。作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智己汽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背靠上汽强大的全产业链资源、核心技术和生态体系,智己在技术落地和产业化应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全新智己L6带来的智能座舱技术,就是与阿里合作开发的IMOS系统。用户可以通过AIAgent实现订餐、支付等功能,而科大讯飞则为智己提供了影院级别的沉浸式声场体验。这一切都是体系化优势的体现。
当车展的热潮逐渐退去,我们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个行业在经历浮华之后的方向。简单的价格竞争和参数堆砌或许依然是市场的背景噪音,但已不再是主旋律。未来的市场赢家,将是那些能够在技术本源上保持敬畏,并愿意为技术突破投入巨大努力的企业。
只有通过扎实的“内功”,车企才能赢得市场的尊重和消费者的信任,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智能和更愉悦的出行体验。整个汽车工业也将在这样的技术驱动下,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