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这个“高铁成网”的经济强省,竟然有个地方像被按下了“交通暂停键”——玉环,这个三面环海的半岛,去最近的温岭高铁站得绕1小时山路。周末想带孩子去杭州玩,得凌晨5点爬起来赶车;外地客户来考察,下了飞机第一句话总是:“你们这儿交通有点绕啊?”每次听到这话,作为土生土长的玉环人,我心里都挺不是滋味。
以前没高铁的时候,玉环就像个“孤岛”。拿旅游业来说,隔壁象山有高铁,年均游客量蹭蹭往上涨,可这儿呢?因为交通不便,年均游客量比同类景区低了23%。有次跟景区老板聊天,他直叹气:“好多游客看攻略说路上要倒腾好几趟车,直接就放弃了。”
企业招商也难。去年本地一家新能源企业谈了个德国项目,对方代表来一趟,光路上就花了3个多小时。人家临走时说:“物流成本这么高,我们得再考虑考虑。”你说急人不急人?浙江省县域高铁覆盖率都快90%了,可玉环一直是那个“少数派”,这种落差感,只有本地人最清楚。
但现在不一样了,温玉高铁来了,虽然只有37公里,却处处透着“豪横”。为啥这么短的距离,非要建350公里的时速?外行可能觉得浪费,可工程师给算过账:玉环到温岭,直线距离近,但中间全是山和海,桥隧比达到了85%,光乐清湾湿地那段,就修了好几座特大桥。这种地形要是建低速铁路,以后想提速可就难了,现在直接上350时速的“高配”,用的还是CRTS III型无砟轨道,相当于给高铁铺了一条“平滑跑道”,未来就算提速到400公里,这轨道也能扛得住,眼光得放长远不是?
再说站点设置,37公里设了3座站,温岭站、温岭西站、玉环站,站点间距才10 - 15公里,一般高铁站点间距都在30公里以上呢。为啥这么密?就说温岭西站吧,周边住着20万农村人口,以前坐高铁得往城里挤,现在家门口就有站,接送孩子上学、去城里办事,方便太多了。这可不是浪费,是实实在在的民生考量。
当然,刚开始可能有人担心:这么短的距离,高铁能跑起来吗?据业内人士说,初期日均车次也就8 - 12对,跟京沪高铁一天160对没法比,而且短距离加速减速频繁,达速时间可能占不到60%。但得看长远啊,这条高铁预留了接入沿海通道的条件,以后连上温福高铁,就能形成“宁波 - 温州 - 福州”的沿海350公里时速大通道。到那时,玉环到杭州的时间能从4小时缩到2.5小时,早上在玉环吃海鲜,中午就能在杭州逛西湖。更重要的是,这条通道打通后,玉环的临港产业带能实现“上午生产、下午出海”,GDP年增速预计能提升0.8 - 1.2个百分点,这可是看得见的实惠。
现在去施工现场看看,那叫一个热闹。2025年4月,无砟轨道施工正干得热火朝天,每天能推进500米,现在已经完成60%了。按照计划,6月15日开始铺轨,用的是“长轨推送法”,能比传统方法节省20%的时间,争取上半年铺完轨,下半年验收,年底就能通车。
通车后啥样?听说玉环要新增3条公交接驳专线,票价预计20 - 30元,比打车便宜一半多。旅游部门已经开始张罗“高铁时代·鲜甜玉环”的推广计划了,到时候玉环的海鲜、海岛风光,肯定能借着高铁火一把。
其实啊,温玉高铁可不是个例。这几年,中国高铁网里小于50公里的线路占比,从2018年的1%涨到了2025年的8%。以前建高铁,像“大动脉”一样连接大城市,现在开始往“毛细血管”延伸了。就像江苏丹徒,高铁开通后,农产品电商销售额一年涨了170%,小县城的特产坐上高铁走向全国。玉环,也等着沾这高铁的光呢。
温玉高铁只有37公里,但它的意义可不短。它就像一条钢铁纽带,把玉环从“交通孤岛”拉进了高铁时代。以前总觉得,高铁是大城市的“专属”,现在才明白,就算是小地方,也值得拥有高标准的交通配套。当经济发展的快车开到每一个角落,当每个地方的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发展机遇,这才是中国速度的真正温度。

你觉得这种“小而精”的高铁,该不该在更多地方推广?在你老家,有没有类似的交通困境?快来跟我说说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