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某车企国内发布会暗讽国产新能源车?现场话术引行业热议

韩国某车企国内发布会暗讽国产新能源车?现场话术引行业热议

上周末刷到条视频,某韩系车企在国内办新品发布会,台上负责人说到兴起处,突然扯了句“某些品牌还在玩电池堆料的老把戏”。底下观众还没反应过来,镜头一转,大屏幕上赫然列着几款国产新能源车的参数,配的文案写着“智能化水平待提升”。这操作看得人一头雾水——合着人家是带着剧本来的?明褒暗贬一套组合拳,把国内新能源车企挨个敲打了一遍。

韩国某车企国内发布会暗讽国产新能源车?现场话术引行业热议-有驾

这事搁两年前可能没人太在意,可放现在真有点耐人寻味。咱们国产新能源车啥情况?去年国内市场占有率都过60%了,比亚迪单月销量破20万,蔚来在欧洲卖得风生水起,连五菱宏光MINI EV都跑遍全球几十个国家。反观这家韩系品牌,最近三年在华销量连年下滑,去年全年才卖了不到30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还不到15%。市场份额被挤得只剩边角料,换谁心里能痛快?

现场有记者追问,负责人倒也不藏着掖着:“我们尊重所有同行,但有些技术路线确实不够成熟。”这话里的刺儿,业内人都听出来了。说白了,自己产品没竞争力,只能在发布会上找存在感。就像班里考倒数第二的学生,见不得别人考满分,偏要酸两句“他肯定作弊了”。

可问题是,酸归酸,人家真有能力反超吗?就说三电系统,国产头部企业早把电池能量密度做到250Wh/kg以上,快充10分钟能跑300公里;智能座舱更不用提,语音交互、自动泊车这些功能,国产车机系统迭代速度比韩系快了不止一倍。上次拆解某韩系电动车,电池包还是供应商的公模方案,车机芯片用的是三年前的老款。论真刀真枪的产品力,人家哪来的底气说“待提升”?

更逗的是,发布会结束后,网友扒出这家企业去年刚跟国内某电池厂签了代工协议。一边找咱们买核心部件,一边在台上指手画脚,这操作多少有点“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意思。有业内人士调侃:“要是真觉得自己行,先把供应链自主化搞定了再来指点江山吧。”

韩国某车企国内发布会暗讽国产新能源车?现场话术引行业热议-有驾

其实换个角度想,这种“嘴硬”何尝不是另一种焦虑。新能源赛道卷成这样,传统车企转型慢半拍,新势力又来势汹汹。韩系车曾经靠设计和性价比打天下,现在这两张牌都被国产车抢过去了——咱们有更懂中国消费者的智能配置,有更灵活的定价策略,还有更接地气的充电网络覆盖。他们找不到突破口,只能靠发布会博眼球,说白了就是“无能狂怒”。

记得十年前韩系车多风光,街上跑的索纳塔、途胜能占半壁江山。现在再看,4S店门可罗雀,新车优惠直接打到6折。不是消费者偏心,是时代真的变了。国产新能源车不是靠谁嘲讽起来的,是一群工程师熬夜改方案、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销售跑断腿做服务堆出来的。

最后想说,市场竞争嘛,有来有往很正常。但与其花心思贬低对手,不如回去好好打磨产品。毕竟消费者又不傻,谁的车开着省心、用着省钱,自然用脚投票。就像老话讲的:“真金不怕火炼,好车何须嘴辩。”

资料参考:汽车之家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报告、易车网韩系品牌在华销量统计、各车企官方发布会视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