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的奥迪4S店早就把横幅拉得老高,“直降10万,23万开奥迪纯电SUV”的字眼晃得人眼晕。换在三年前,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挂着四环标的中大型SUV,怎么着也得奔四十万去。
这款车就是奥迪Q5etron。官方指导价还停在29.85万到43.25万的区间,终端市场已经悄悄把门槛拉到了23万以内。更有意思的是,它比自家燃油版Q5L还大一圈,轴距差出近十厘米,价格却便宜了十六七万。
这样的“诚意”没换来预想中的疯抢。2025年4月,它只卖了450辆,5月好不容易涨到650辆,连同门Q5L单月一万多辆的零头都不够。去年12月卖出1092辆的成绩,成了近一年的巅峰,今年前五个月加起来才2200辆,比去年同期少了六成多。
走进4S店能发现,这车的底子其实不差。4876毫米的车长配2965毫米轴距,6座版的第二排独立座椅能前后滑动,第三排坐个成年人跑趟短途完全不局促。7座版更适合多孩家庭,周末带老人孩子出门,后备箱还能塞下婴儿车和野餐垫。
动力选项分得明明白白。单电机版150千瓦功率,日常代步踩油门够轻快;双电机四驱版飙到225千瓦,零百加速6.7秒,高速超车不费劲。83.4千瓦时的大电池,满电最多能跑560公里,通勤族一周充一次电就行。
配置上也没太缩水。L2级辅助驾驶是全系标配,车道跑偏了能自动回正,跟车时加速减速都很平顺。10.25英寸的仪表盘和11.6英寸的中控屏连在一起,高配车型还有ARHUD,导航箭头直接投在挡风玻璃上。
可架不住消费者挑毛病。打开懂车帝的论坛,不少人盯着后轮鼓刹说事儿:“当年奔四十万的车,怎么用了个经济型车的配置?”内饰的塑料件也遭吐槽,摸上去的质感,跟印象里的豪华品牌有点落差。
更关键的是,现在买车的思路变了。2025年的车市,新能源车占比眼看要超五成,大家选电动车先看智能不智能,再看三电技术硬不硬,车标早不是唯一的通行证。奥迪自己也清楚,现在的对手不只是宝马奔驰,还有蔚来理想这些新面孔。
25万左右的预算,能选的车太多了。有的国产车型能实现城市道路自动变道,有的续航超七百公里,车机系统能连智能家居。对比之下,Q5etron的车机反应确实慢半拍,语音控制还识别不了太复杂的指令。
但对务实的家庭用户来说,它未必不是好选择。有位上海车主提车后算过账,充电成本比之前开燃油车省了八成,保养也简单,换个滤芯就行。“追求科技新鲜感可能差点意思,但开着稳当,空间够用,这就够了。”
奥迪的日子不好过,同行也一样。宝马iX3、奔驰EQB都在降价,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转型个个磕磕绊绊。不过奥迪没闲着,长春的新能源基地已经投产,专为中国市场造的新车也在路上,连售后网点都要扩到240家。
这事儿说到底,不是车不行,是市场变了。三十多年前奥迪带着豪华车理念进入中国,现在得跟着消费者的需求重新学起。电动时代的“豪华”,既要保住做工和品质的老底子,还得跟上智能科技的新潮流。
23万的Q5etron,更像个转型期的“试金石”。它证明了传统品牌愿意放下身段,也暴露了跟不上节奏的短板。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个用实惠价格买豪华品质的机会;对奥迪来说,这是场必须打赢的翻身仗。
汽车市场的洗牌还在继续。那些能把老手艺和新技术捏合到一起的品牌,才能走得远。毕竟不管车标多亮,最终还是要靠实力,接住老百姓真金白银的投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