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不换电池?骑手困局难解,谁是最终受益者?

比亚迪“终身不换电池”的电动车技术,本是科技进步的喜讯,却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莫名的不安。我并非质疑技术的革新,而是担忧这光鲜亮丽的宣传背后,究竟是资本的盛宴,还是劳动者的辛酸?

送外卖的小李,每天三次换电池,每次排队半小时,时间就这样无情地被吞噬。比亚迪的新技术,对他而言,仿佛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困顿的现实。“终身不换电池”,多么振奋人心的承诺!500公里续航、5分钟闪充、-20℃低温仍能正常工作,简直是外卖骑手的救星!但这“救星”的背后,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终身不换电池?骑手困局难解,谁是最终受益者?-有驾

恐怕并非小李这样的劳动者。他们依旧穿梭于风雨之中,依旧受困于平台的算法,依旧为了微薄的酬劳拼命奔波。电池寿命延长了,配送范围扩大了,完成的订单更多了,可最终落入他们口袋的钱,真的变多了吗?我对此深感怀疑。我仿佛看到平台露出了狡黠的微笑:既然骑手可以跑得更远,那就扩大配送范围吧;既然他们可以送更多订单,那就降低单价吧!最终,获利的只是平台,而小李们,只是被套上了更沉重的“数字枷锁”。

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被淘汰的铅酸电池,最终将流向何方?正如《荀子·劝学》所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技术的更新迭代本是进步,但若不加以妥善处理,便会如死水般,滋生新的环境问题。“每年减少数万吨铅污染”的宣传固然美好,但那些已经被污染的土地,那些已经被毒害的河流,谁来承担修复的责任?资本逐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往往选择最经济、最便捷的方式,而非最环保、最负责的方式。

终身不换电池?骑手困局难解,谁是最终受益者?-有驾

我不禁想起共享单车企业,那些堆积如山的废弃单车,如同钢铁的坟场,矗立在城市边缘。当初“绿色出行”的口号是何等响亮,如今却成了环境污染的又一例证。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铅污染”吗?

科技的进步,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的象牙塔中,更要深入社会肌理,切实改善民生,而非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我们需要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让科技进步真正造福人类,而非制造新的不公。

终身不换电池?骑手困局难解,谁是最终受益者?-有驾

比亚迪,你“终身不换电池”的承诺,的确令人心动。但真正的“终身”,不应仅仅局限于电池的寿命,更应是对社会责任的承诺,对底层劳动者的关怀。别让科技的进步,成为压榨劳动者的帮凶;别让“绿色出行”的旗帜,成为污染环境的遮羞布。

我们渴望的,是一个更公平、更美好的未来,而非一个被技术裹挟、被资本奴役的未来。希望比亚迪,以及所有致力于科技创新的企业,都能铭记于心,并付诸行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