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

最近刷汽车圈新闻,2025年10月数据一出,本田皓影的"困境"彻底暴露——官方指导价18.59万-26.99万的紧凑型SUV皓影,终端优惠幅度已经扩大到6.2万元起。

但更讽刺的是:即便降价如此猛烈,10月销量数据才出炉——9954辆,相比9月的12616辆,环比下降了大约2662辆。要知道这可是曾经稳定在万辆级别的"紧凑型SUV黑马",如今虽然还在苦苦支撑,但销量下滑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那问题来了:本田为啥这么"急眼"?皓影降价还卖不动,到底是市场变了,还是它自己产品力掉队了?

第一部分:皓影降价继续扩大,为何销量反而持续下滑?

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有驾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2025年10月,本田皓影销量为9954辆,相比9月的12616辆出现明显下滑。同时经销商优惠幅度不断扩大,已经从之前的优惠6.2万元扩展到部分地区的4.5万元直降。换句话说,一辆18.59万的皓影,实际终端价格已经可能接近12万元左右。这个价格在紧凑型SUV市场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

这看起来增长了,但问题在于:隔壁同级别的比亚迪宋PLUS DM-i家族销量依然保持高位,月销规模远超皓影;丰田RAV4荣放虽然销量略低,但也基本稳定在较高水平;而皓影的下滑态势,在整个市场大环境中尤为扎眼。这说明啥?不是皓影卖不动,而是它的吸引力在快速下降——在新能源混动车的浪潮中,单纯靠降价已经救不了一款"产品力过时"的车。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从皓影的"辉煌史"说起。2020年刚上市那会儿,皓影可是本田的"王牌选手"——打着"CR-V兄弟版"的旗号,既有本田招牌的1.5T地球梦发动机加CVT变速箱的黄金组合,又有比CR-V更时尚的外观设计。那会儿月销量确实能突破万辆,也算是合资SUV中的"一线选手"。可谁能想到,短短五年过去,这车就从"香饽饽"变成了"有点卖不动的车"。

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有驾

为啥会这样?根本原因就俩字:市场变了。2025年的国内SUV市场,早不是合资车的"一言堂"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国产品牌比亚迪、长城、吉利等,靠着混动技术加智能化配置,把合资车的"省油""耐用"优势吃得死死的。

就拿皓影的老对手宋PLUS DM-i来说,这款车在2025年依然保持着月销上万辆以上的成绩。宋PLUS DM-i的最新款车型,搭载第五代DM技术,亏电油耗低至3.9升每百公里,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车机系统还能语音控制空调、导航、甚至帮你订外卖。再看皓影呢?主销的还是1.5T燃油版加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虽然综合油耗在4.5升左右,但在国产混动面前,这数据已经不算"能打"了。

更扎心的是,消费者现在买车,早就不只看"三大件"了。2025年的年轻人要的是啥?大屏车机、L2级辅助驾驶、座椅通风加热、手机远程控制。这些配置皓影要么给得抠抠搜搜,要么还得加钱选装。反观国产车,15万级别的SUV基本把这些功能全标配了。你说消费者图啥?图皓影那"本田标"?可现在大家也明白了:"标"再响,不如配置实在。


第二部分:皓影的"老本行"混动,为什么在2025年不再有吸引力?

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有驾

可能有人要问:皓影不是搭了第四代i-MMD混动吗?这技术当年可是被吹上天,怎么现在没人买单了?

咱先说说第四代i-MMD混动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它是本田最新推出的混动系统,主打"更省油加更强动力"。采用2.0L直喷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到41,电机功率145kW,综合油耗约4.5升每百公里。听起来挺厉害对吧?可问题是,这数据放在2025年,真不算"惊艳"。

为什么呢?因为国产车的混动技术已经完成了多代迭代。比亚迪2025款宋PLUS DM-i搭载第五代DM技术,亏电油耗压到3.9升,续航1500公里。长城Hi4混动搞的是前后双电机四驱,越野性能直接拉满。就连吉利雷神混动,也搞出了"三挡变频电驱",高速工况更省油。再看皓影的混动版,虽然新车综合表现有所改进,但在配置和续航焦虑解决上,明显不如国产插混方案。

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有驾

更关键的是,皓影的混动系统"含金量"被稀释了。2025年,国产混动技术已经迭代到第四、第五代,而本田的这套i-MMD,本质上还是"油为主、电为辅"的逻辑——发动机始终是主力,电机更多是辅助补能。反观国产车,早就玩起了"电为主、油为辅"的插混路线,纯电续航100到200公里,日常通勤当纯电车开,油耗直接归零。长途出行才用油,综合成本比皓影低一大截。

除了技术,皓影的"品牌滤镜"也在消失。以前大家觉得"合资车等于质量稳",可2025年呢?皓影的车主论坛里,吐槽最多的就是"小毛病多"。车机死机、刹车异响、混动系统偶发顿挫,这些问题在国产车上早就被优化得七七八八了。

更别说售后服务,国产车普遍提供"三电终身质保",而皓影的混动电池保修期只有8年或15万公里。这差距摆在那儿,谁看了不说一句"劝退"?而且维修成本也不便宜,一个混动系统出问题,修一次就得花好几万块钱,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压力太大了。

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有驾

第三部分:皓影卖不动,真的只是价格不够低吗?

现在问题来了:皓影都降到接近底价了,为啥还是销量不理想?是消费者"不识货",还是本田自己"没搞懂市场"?

答案很简单:不是价格不够低,是产品力跟不上需求。2025年的消费者买车,早就不只看"便宜"了。他们要的是"花同样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你想想,12万左右的皓影中低配,还是织物座椅、卤素大灯、没有倒车影像。而同样价位的国产SUV,比如吉利博越COOL或者长安CS75PLUS,直接给你配皮质座椅、LED大灯、全景天窗加倒车雷达,车机还是12.8英寸大屏加高端芯片。这差距,就像"功能机"和"智能手机"的区别。


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现在年轻人买车不仅要看空间和外观,还要看车机的流畅度、系统的功能丰富度、支持的生态应用。皓影的车机系统相比国产车主流配置,确实有点儿落后。像什么语音识别、AI助手、OTA升级这些功能,国产车早就标配了,皓影还在用一些相对简陋的方案。

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有驾

更关键的是,本田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太慢了。2023年国产混动SUV开始爆发时,皓影还在靠燃油版撑销量。国产车开始卷智能化时,皓影的车机系统还是"老古董"。等到2025年,大家都在拼配置、拼服务、拼体验了,皓影才想起来"降价促销"。可这时候,消费者的耐心早就被磨没了。一个品牌的沉睡和反应迟缓,往往是致命的。与其买个"打折的合资车",不如加点钱买个"满配的国产车",这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皓影销量数据出来后,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各种声音都有,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有驾

很多人问:"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答案是这样的:别光看官方指导价。皓影官方指导价18.59万到26.99万,但真实终端优惠已经到了6.2万元起的水平,部分车型的直降甚至能到4.5万。换句话说,入门款实际可降到接近12万左右。但问题在于:即便这个价格,消费者的选择也不只有皓影。同价位国产混动SUV不仅配置更丰富,续航更长,而且还送终身质保加免费保养。算总账,皓影已经没有价格优势了,更没有配置优势。

还有人说:"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咋就被国产车超了?"确实,本田的混动曾经领先,但2025年的技术迭代太快了。国产车直接跳过了"油混"阶段,主攻"插混"和"增程",用大电池加电机解决了续航焦虑和油耗问题。就好比功能机和智能手机的竞争,本田还在优化发动机热效率,国产品牌已经上AI芯片加多摄像头了。而且国产技术成本更低,产品定价更亲民,这就直接碾压了。消费者用钱投票,就代表他们的选择。

还有人纠结:"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听听这个答案:短期来看,皓影已经在极限降价的边缘了。毕竟本田也要考虑经销商利润和品牌价值,不可能无限期地降价。如果你就想要个"省心耐用"的合资车,且对配置要求不高,12万以内的皓影确实比国产同价位燃油SUV靠谱一点。但要是追求智能化、混动性能、长周期使用成本,建议直接上国产混动或插混。2025年的产品力差距已经明显到不能无视了。买车还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别被降价数字迷住了眼。

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有驾

结语:本田的"倔强",开始输给市场了!

从2025年10月皓影的销量数据就能看出:曾经那个"傲娇"的本田,虽然没有大幅下滑到最低谷,但销量环比下降、增长乏力已经说明一切。降价幅度在扩大,但市场份额在缩小,这是个很难看的现象。

这哪是皓影一款车的问题?根本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混动时代的集体困境:技术迭代慢、配置跟不上、品牌溢价被稀释、口碑问题浮现。而对比国产车2025年的新能源渗透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


下次再有人说"合资车更靠谱",咱就把皓影的案例甩过去:再牛的品牌,不跟着市场需求走,照样得"怂"。你再看看那些迅速崛起的国产品牌,他们的成功恰恰证明了一个道理:消费者永远是理性的,他们要的不是品牌,是真实的价值。皓影从曾经的"万辆级销量"到如今的"苦苦支撑",就是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注脚。

皓影降价到底降到多少钱了?为啥还是没人买?本田的混动技术不是挺成熟吗?以后皓影会不会继续降价?现在买合适吗?-有驾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15万买SUV,你是选"降价求生的皓影",还是"满配卷王"的国产混动SUV?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有了答案。而这个答案,恐怕也正是本田目前最头疼的地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