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分钟大定破二十万台,十八小时锁单冲到二十四万台,小米YU7的订单数字像坐上火箭一样往上窜。
然而,这份狂热还没持续多久,标准版提车要等上近五十七周的消息就像冷水浇了下来。
消费者手里的五千块定金还没焐热,立刻就成了其他汽车品牌撬走订单的绝佳突破口。一场针对小米交付软肋的争夺战已经悄然打响,众多竞争对手毫不犹豫地亮出了收割镰刀。
小米销售门店此刻成了情绪交融的集中地。YU7亮相前,月销只有几台的惨淡情景瞬间被颠覆,发布会之后每天的签单量轻松达到两位数。
在那场引发全网关注的发布会当晚,广州一家门店的销售冠军独自一人就揽下了八十多台车的订单,店内其他销售人员普遍业绩翻了好几倍,平均下来每人都签下了二十多台车。
订单数量飙升的速度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可紧随其后的交付信息却像在燃烧的喜悦中泼了一盆冰水,展车旁热切讨论的顾客们听到超长交付周期时,面色立刻沉了下来。
标准配置版本需要等待近五十七周,哪怕是交付最快的顶配Max版,也需要静待三十三周才能提车,这样的等待期早已超过了行业的普遍标准线。小米销售自己都知道消费者难以接受这种煎熬。
小米汽车闯进汽车圈的第一年,凭借短短九个月交出十三万多辆车的成绩,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但这次YU7从发布起不到一天就获得的二十多万份锁死订单,就像巨大的洪流,迅速填满了二期工厂一直排到2027年之前的全部生产计划。
这些真金白银锁单的消费者,正被交付遥遥无期的焦虑层层包围,他们的不安早已被嗅觉灵敏的其他品牌准确捕捉。
针对小米用户漫长的交付周期,一场早有预谋的截流行动正在多个品牌门店中同步上演。蔚来、智界、极氪这几个名字赫然出现在海报和销售话术的核心位置。
他们不约而同地亮出相同的王牌:只要客户最后选择了他们的产品,在付清全部购车款项时,商家承诺直接扣除客户在小米平台上提前支付且已无法退回的那五千元定金。
这种做法在汽车销售圈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一年前小米前代产品SU7引发关注后,就有友商采用类似手段进行市场博弈。
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精准把握潜在消费者的心理,把客户对于漫长等待的厌烦和定金流失的惋惜,巧妙转化为吸引客户的强大筹码。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地区的门店在执行过程中还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蔚来在上海的门店明确表示,购买蔚来品牌车型可以全额报销五千元定金,选择乐道车型同样可以报销五千元,但需要店长特别批准,而萤火虫系列则只能报销两千元。
在四川地区,极氪选择以价值五万元的积分形式进行补偿,这些积分可以用在后续的充电、保养等消费中。
智己在长沙的门店直接报销定金,而在西安的门店则选择将五千元转化为可在全国充电桩使用的电卡。
阿维塔在成都的门店甚至额外赠送了充电桩和保养服务。这些细微差异的背后,显示出各品牌在争夺用户时的灵活应变能力。
小米汽车当前面临的交付困境并非偶然。位于北京的一期工厂虽然已经满负荷运转,但年产能仅仅十五万辆。正在建设的二期工厂预计今年七到八月才能开始投产,设计年产能同样为十五万辆。
但YU7上市后短短十八小时内就锁定的二十四万份订单,已经超过了这两座工厂在2027年之前的总产能规划。
即便二期工厂顺利投产,新产线磨合至少还需要三到六个月时间,实际产能释放速度远跟不上订单增长。
小米高层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他们迅速推出了限时改配政策,允许锁单用户在7月6日至7日期间调整车辆配置,试图通过优化生产排期缓解压力。
但这一举措对整体交付周期的改善效果相当有限。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订购YU7Pro的订单截图,半开玩笑地向雷军喊话“早点给我交付”,这一互动既揭示了行业内人士对小米产能的担忧,也侧面印证了当前交付周期的漫长。
在漫长的等待面前,消费者的心态开始出现明显分化。部分用户选择在二手平台上溢价转让订单,最高转手价格甚至达到两万元,这直接催生了一批新的“黄牛”生意。
另一些用户则主动联系小米客服,希望取消订单拿回定金,但被告知锁单后定金不可退还。正是这些犹豫不决的用户,成了其他品牌销售人员重点“关照”的对象。
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幕:在小米YU7交付时间公布的第二天,就有蔚来销售人员主动联系已锁单用户,承诺只要转购蔚来产品,立即报销五千元定金。
类似场景在全国多个城市同时上演,极氪、智己等品牌的销售也纷纷通过社交平台喊话,引导用户放弃漫长等待。这种精准的客户定位,让小米辛苦积累的用户流量部分流向了竞争对手的展厅。
这场围绕五千元定金的争夺,实际上揭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规则的转变。当产品力差距逐渐缩小,交付能力已成为衡量品牌实力的新标准。
其他品牌通过“报销定金”策略,不仅直接转化了潜在客户,更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它们拥有更稳定的供应链和产能体系。
回顾历史,特斯拉在2018年也曾深陷“产能地狱”,马斯克甚至亲自睡在工厂监督生产。如今小米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二十四万订单的消化需要跨越产能、供应链、品控等多重关卡。
而竞争对手显然不打算给它喘息的机会。这场由交付周期引发的用户争夺战,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五千元定金的战争未有终局,但已清晰揭示了一个现实:当消费者为等待付出时间成本时,谁能解决焦虑,谁就能赢得信任。小米的产能爬坡仍在继续,而蔚来、极氪们的镰刀,依旧锋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