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小鹏、理想这三家新势力,三年内真有可能一起“团灭”?你可能觉得这是危言耸听,但真不是瞎吓唬。前几年,一提造车新势力,网上那盛况,谁不热血沸腾?动不动就是“智能革命”、“科技创新”,感觉下一个中国版特斯拉马上要诞生了。可到了2024年这会儿,风向说变就变,别说高歌猛进了,连自己几个能不能扛过去都要打个问号。
咱们不是杞人忧天,专业人士都出来敲警钟了。你听过朱西产教授吗?人家说了,蔚来、小鹏、理想这仨,即使是榜首级别,三年内要是还想独自活下来,概率就是零,真的假的?你别一味不信,仔细一想,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原因其实很扎心:第一是体量太小,车这玩意儿要拼命卷到规模,大到能压住成本。第二就是自身没自来水,外面断了粮又没产奶牛,怎么搞?
说到这里,得来点真凭实据。蔚来的日子咋样?从2018年折腾到现在,七年窟窿眼里烧出去的真金白银高达1092.91亿元。表面上风风火火,一会建换电站、一会孵化新品牌,背地里账本惨不忍睹。你说最吸引人的换电模式吧,去年还是今年的数据铺出来,电还是“一缸水打两头灌”,重资产盘子越铺越大,结果品牌分散,资源摊薄,最后到底哪一个能打出圈,谁心里都没底。
小鹏也叫苦。前年一度说公司进“ICU”,那个危机,不亲身经历真体会不了。今年稍微好点,总算存活,日子还是绷着劲。别看有点新花样,烧钱速度不改,自己造血能力依然薄弱。就像一个外伤刚结痂,里头伤口还烂着呢,表面看着热闹,底子脆。
网络上说“小鹏走投无路”,你觉得夸张,实际上确实命悬一线。理想稍微好一点,但好得很单调:全部宝都押在几款中大型SUV身上。表面盈利,像是班里的尖子生,其实就会做那几道题,市场换道就立马短路。SUV市场现在卷成啥样了,新势力老玩家外资对着头打,风险随时翻船。
再说“钱”这事,谁都逃不过现实。前几年资本热钱冲得飞起,大家敢亏敢烧,仿佛不怕天塌。结果2022年后,风口嗖地一声没影了,全球市场都讲究理性投资。
少了热钱撑腰,好家伙,这才知道啥叫“水退了才看见谁没穿裤子”。蔚小理三家2023年都传出裁员、缩研发、砍项目的新闻。蔚来的大规模裁员算是半公开的秘密,研发方向说改就改,就是为了能活下去,小鹏跟理想也没敢松气。过去那种挥金如土的扩张模式基本作古,再不勒紧裤腰带,转天就可能成为下一个“威马”。
可市场这片池塘里,捞鱼的可不只有他们仨。去年比亚迪直接封神,销量一跃成全球No.1,哪还有照顾新势力的余地?直接挥师20万-30万区间,把蔚小理的基本盘打得稀碎。有网友评论“比亚迪后面都追尾了”,一点不夸张。另外,宝马、大众、特斯拉等大牌外资也不当围观群众了,直接下场肉搏。
新车一波接一波,比亚迪“价格屠夫”名不虚传,比拼下来谁能不慌?你说新势力还能抢啥蛋糕?答案很尴尬:内卷到趴地。媒体上雪球、36氪、每日经济新闻都写过,蔚小理的市场空间其实早就被老牌车企撕开了口子,主场优势眼瞅着成了笑话。
说到底,这市场讲究的还是“适者生存”。国家政策也不藏着了,工信部明确写进文件:鼓励强强联合,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现在再想“单打独斗”,估计政策上都不给你机会。
信贷、支持、资源往头部倾斜,谁还惯着“小打小闹”那点破局?威马、爱驰,这两年说倒就倒,真没啥仪式感。蔚小理真要是踏不进那条“头部线”,估计就该担心下一个是不是自己。
政策鞭子挥下来,脸上再厚也挡不住。一个公司,不是在兼并,就是准备被兼并。跌倒不可怕,怕的是被时代狠狠甩下车,连个喘气的功夫都不给你。
互联网喜欢造神,把蔚小理吹得神乎其神。但现实归现实,现在拼得可不只是互联网上看谁粉丝多,而是谁能在生死关头熬得住。这三家新势力车企其实很像马拉松最后阶段的“爆肝跑步”,前面体力用尽,眼前又是坡道又是乱石,身后追兵越来越近,大风还在脸上打。这才是真实的竞争。
说到底,这世界早不讲究老好人那一套了。有多少人能笑到最后,得靠点真本事。蔚小理要么学会抱团取暖熬过冬天,要么只有一地鸡毛收场。有人看热闹,有人等翻盘,有人怕被淘汰。
时代往前推,汽车圈的淘汰赛已经开始“加赛制”,没家底没创新的小公司,转眼就成历史书上的脚注。谁能挺过去,谁才算赢。剩下的,就看谁够硬,谁够狠。你说车圈铁饭碗?现在没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