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5月,问界M9与M8以27,597辆的合计销量,强势夺取大型新能源SUV市场53.6%份额。这一里程碑背后,是鸿蒙智行对价格带的精准切割:
问界M9:以50万+价格段月销15,481辆,打破BBA垄断格局;
问界M8:32.98万起售价首月交付12,116辆,34天订单破8万创行业纪录。
双车形成“M9树品牌高度,M8拓用户基数”的协同效应,推动鸿蒙智行前5个月累计交付量达18.2万台,同比激增287%。
技术普惠催生规模效应
• 平台化降本增效
双车共享三大核心模块:
华为DriveONE电驱平台:量产成本较一代下降18%;
鸿蒙座舱4.0:软件复用率超80%,第三方应用突破5,000个;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通过CTP 3.0技术实现度电成本降低12%。
• 越级配置下放
M9独有“光场屏”技术引入M8二排,观影距离拓展至3米;
M8全系标配ADS 3.0智驾系统,算法迭代效率提升50%。
赛力斯盈利结构质变
1. 财务指标全面向好
2. 产能爬坡破解交付瓶颈
重庆凤凰工厂产能提升至单月4万台,M8/M9交付周期缩短至4周;
供应链成本优化:一体化压铸件应用比例达45%,物流效率提升30%。
3. 资本市场价值重估
赛力斯股价年内涨幅超150%,市值突破2,000亿元;
国泰君安测算:M8+M9全年销量若达30万辆,将贡献净利润108亿元,占赛力斯总利润81%。
产业链协同放大竞争优势
1. 华为技术赋能
每售出一辆问界车型,华为收取技术授权费约2.5万元;
ADS 3.0数据反哺机制:百万级车队日均回传数据超200TB,加速算法迭代。
2. 供应链深度绑定
行业竞争下的护城河加固
面对腾势N9(5月销4,617辆)、极氪9X(预售中)等竞品,问界以三重壁垒应对:
生态壁垒:鸿蒙座舱兼容设备数突破4.2亿台,用户黏性行业第一;
成本壁垒:M8零部件通用化率达75%,规模效应摊薄制造成本;
技术代差:ADS 3.0城市NCA落地速度领先竞品12-18个月。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赛力斯已从代工厂蜕变为技术整合者,问界双车带来的现金流反哺,使其研发投入强度升至营收的9.1%,正向循环正在形成。”
未来展望:30%市占率的野望
基于当前增长曲线,两大关键预测:
产能规划:赛力斯第三工厂2026年投产后,年产能将突破70万辆;
利润目标: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问界双车毛利率将攀至28%,单车净利冲击3.8万元。
随着大型新能源SUV市场扩容至150万辆规模,问界双车30%市占率目标若达成,将为赛力斯锁定450亿年营收。这场由技术驱动、生态赋能的盈利革命,正在重塑中国汽车产业价值分配逻辑。
免责声明:图文源自互联网或AI,仅为分享行业发展动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