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这棵树,怕是要开始落叶了?
这事儿,有点扎心。
曾经的新势力领头羊理想,现在却被问界按在地上摩擦,还是那种单方面的碾压。
不是局部小摩擦,是全家老小齐上阵,订单总和都干不过人家问界M8一枝独秀。
这数据往那一杵,就问你脸上挂不挂得住?
据孙少军那边放出的风声,理想上周新进账1.5万订单,鸿蒙智行那边是1.3万,问界就占了八成以上。
要知道,理想可是刚进行了全系迭代升级啊!
新车发布,黄金三天,本该是订单如潮涌,结果四款车加一块,还不如人家问界一款能打。
这仅仅是开胃小菜。
瞅瞅问界M8上市那锣鼓喧天的架势,24小时大定32K,72小时直接飙到44K。
反观理想L6、L7、L8、L9,四车铆足了劲儿,72小时订单加一块儿,还不到15K…这鸿沟,不是一般的深。
问界M8对标的是理想L9,都是奔着40万去的SUV,结果问界愣是用更傲娇的价格,把理想揍得鼻青脸肿。
这就耐人寻味了,理想这把交椅,还能坐稳多久?
更让人五味杂陈的是,问界M9,均价逼近60万,上市72小时订单21K,直接把理想四款车型72小时订单总和给按在地上摩擦。
这脸打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理想这波新品发布,市场反响平平。
当然,这锅不能全扣给问界,理想自身的产品力,恐怕也出了纰漏。
没准儿是被其他车企“抄了老窝”了。
别忘了,现在新能源车市,那可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卷配置、卷价格、卷服务,稍有不慎,就被后来者居上。
理想在C位上,已经待了一年有余,莫非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新晋王者问界,要再次君临天下了?
但话又说回来,理想真就此沉沦了吗?或者说,问界凭啥这么骁勇?
当我们把眼光都放在那些数字游戏上时,是不是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因由?
首先,问界背后,站着华为这棵大树。
华为的光环、技术积累,以及那炉火纯青的营销手段,都给问界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增益。
说白了,不少人买问界,买的其实是“华为”这块金字招牌。
其次,理想一直以来都走“奶爸车”路线,精准拿捏了家庭用户。
但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这种单一的标签,是不是也成了它发展的桎梏?
再者,理想的产品迭代节奏,是不是慢了半拍?
现在这年头,消费者喜新厌旧的速度,堪比龙卷风。
你半年不更新换代,搞不好就被市场扫地出门了。
更何况,理想的起家,很大程度上仰仗增程式技术。
但眼下,纯电、插混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增程式的优势,也在逐渐式微。
当然,咱也不能无视消费者的选择。
他们买车,不光是买个物件儿,更是买服务、买体验、买格调。
理想在这些方面,是不是还差了点火候?
换个角度看,问界的异军突起,也给其他新势力车企敲响了警钟。
市场这潭水,深不见底,你原地踏步,就等着被淹没吧。
所以,这并非只是理想和问界之间的龙争虎斗,而是整个新能源车市的群雄逐鹿。
各家车企都在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俘获消费者的芳心。
而对于咱们这些消费者来说,这倒是一桩美事。
竞争越激烈,产品就越精良,价格就越亲民。
回到最初的疑问,理想真要“凉凉”了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
毕竟,理想还有一定的技术沉淀、不错的市场口碑、以及数目可观的用户拥趸。
但毋庸置疑的是,理想必须痛定思痛,做出改变。
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定位、技术路径、以及营销策略。
理想的未来,仍然扑朔迷离。但有一点是板上钉钉的,那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就像一场长跑,跑了半程,有人把你超了。
你不能自怨自艾,而是要调整呼吸,奋起直追。
毕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遥想当年的诺基亚,谁曾料到它会一蹶不振?
再看当年的苹果,谁又能预见它能王者归来?
所以,理想,且行且珍惜。新能源车市,需要你这样的搅局者,才能更加精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