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最近听到身边太多人说后悔买电车了。尤其是那种预算十来万买哪吒V、海鸥这种的车主,一年下来,脸上写满了“悔”字。不是车不好开,是生活被改变了——“每天都在找桩、算电、焦虑”。但你看另一边,那些买了卡罗拉、轩逸的,虽然没啥“科技感”,但油加满,800公里起步,走哪都踏实。
作为一个常年试车、评车的人,我其实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电车这两年太火,火到很多人冲着补贴、智能大屏、零油费就上车了,但忽略了背后要承担的改变。尤其是10-20万这个区间的电车市场,真的是一地鸡毛。
我最近又试了一圈,重点观察了哪吒、比亚迪海豚、小米,还有很稳的卡罗拉。先说哪吒V,它是典型的看配置真香型:中控大屏、车机语音、L2辅助,啥都有,落地还不到万,确实有吸引力。但你真开上一年,就知道问题不是配置,是场景不配合
哪吒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夏天还行,到了冬天,尤其北方,掉电掉得让人崩溃。-10℃以下,续航能从400掉到你信不?我有个粉丝在沈阳,冬天上下班70公里,回家都得在地下车库继续续命充电。他说自己去年冬天一度怀疑买车是个错。关键是,哪吒这种车,CLTC标600公里,实际冬天跑就谢天谢地。这不是个例,很多车主都有这种体验。
我自己开过海豚,它比哪吒的做工强些,调教也更扎实点,但电池一回事。开高速120km/h,电耗能飙到20kWh/100km,续航直接掉到公里以下。你要是家里没私桩,公共桩又难找,那真叫一个抓狂。尤其是节假日,去商场排队40分钟,充半小时还没充度电。你说糟不糟心?
我之前还专门做过一次公共桩体验挑战,从北京出发跑去秦皇岛,导航显示有个快充桩,结果有3个是坏的,有2个在封闭工地里压根进不去。最后我在一个物流园里等了小时才勉强充上电,那天我真一度想换燃油车。
你再看卡罗拉,油箱一加800公里,油站随处都是,根本不用考虑路线规划。有人说油贵,但真算账,电车要是没私桩,每度快充1.6元起步,一公里成本也得5毛。而且电车保险贵、保值率还低。参考数据,哪吒三年保值率只有40%,而卡罗拉还能到65%。你买个十万的电车,三年可能就只值四万,卖都难卖。
再说说更新的问题。电车一年一小改,两年一大改。今年小米刚出来,分钟补200公里,800V平台,真的是卷疯了。但你要是去年买了某品牌20万的车,现在看到SU7的配置和价格,心里不难受才怪。我有个朋友,前年买了极氪,顶配15万多,结果今年新款降到13万还送智驾。他跟我说,被“背刺”的感觉,比失恋还难受。
而且电车的智能驾驶也不是都能OTA升级的。别听厂商说什么无限升级,你硬件不行,芯片不支持,再怎么也是白搭。2022年前的很多车用的是骁龙8155,算力30TOPS,去年之后的新款直接上Orin-X,254TOPS,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你旧车根本带不动城市NOA,等于被技术抛弃。
维修更是个坑。我一个粉丝的车轻微追尾,结果电池保护板撞了,维修报价8万,直接把保险吓跑。现在保险公司都怕电车理赔,据说2024年电车平均保费涨了12%10万级电车保5000块都不稀奇,比卡罗拉贵出一截。
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注意:家充桩不是想装就能装。有车位不等于能装桩。物业不同意、电容不够、走线麻烦,最后要么装不了,要么多花几千块。老旧小区更惨,我一个朋友在石家庄小区装桩,光协调物业就耗了两个月,最后还自掏腰包改电容,差点没放弃。
很多人心里其实也挺矛盾,买电车是图啥?图省油?图智能?图环保?但这些图,得建立在适合的基础上。你一年跑1万公里以内,有家充桩,基本不跑长途,电车确实香。但你要是住县城、没桩、动不动跑300公里,那电车就是时间焦虑制造机。
我不反感电车,我自己也在用。但我希望大家买之前,多算一笔账。别只看配置和补贴,更要看用车场景和长期成本。现在车市库存350万辆,价格战还没到底,年底肯定更卷,优惠也更狠。没刚需的,等等未必不是好事。
有些选择,看起来很新潮,但也可能很仓促。电车的未来没问题,但不是每个人的现在都适合。你能接受?能接受一年掉价一半?能接受排队充电的焦虑?这些问题,比这车有没有大屏重要多了。
买车不是买热闹,是买生活。别让真香只停留在提车那一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