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N7,争议中爆单的电动“大天籁”

日产N7这车一亮相就炸开了锅,网上骂声和叫好声简直要掀翻天花板。

有人说它是国产车反向输出的“换壳产物”,也有人夸它把合资车价格打穿到11万级,还带着高通8295P芯片和零压云毯座椅。

最魔幻的是,骂得越凶销量越疯——上市18天大定破万,4月终端卖了665辆,5月订单直接冲到5万台。

日产N7,争议中爆单的电动“大天籁”-有驾

这车到底是日产的绝地反击,还是合资品牌最后的挣扎?

咱们今天就来扒开争议,看看这台车到底值不值得掏腰包。

先说最扎心的换壳争议。

网上一堆人拿着参数表狂怼,说N7轴距2915mm、车宽1895mm,和东风奕派007一模一样,底盘结构也八九不离十。

甚至有人翻出两车白车身对比图,说下摆臂都是铝合金材质,简直就是“套娃”现场。

日产官方倒是急得跳脚,连发声明说两车平台不同,N7用的是自研的天演架构,悬架摆臂、电池包结构都不一样。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俩车就像双胞胎兄弟——看着像,但DNA检测能查出区别。

日产N7,争议中爆单的电动“大天籁”-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汽车工业发展这么多年,平台共享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就像大众的MQB平台能造出帕萨特和途观L,日产拿自家技术给国产车“输血”也不算啥丢人的事。

关键还是得看产品力,就像网友说的:“管它是不是换壳,便宜好用不就行了?”

价格确实是N7最大的杀手锏。

11.99万起售的合资中大型纯电轿车,顶配才14.99万,比同尺寸的比亚迪汉EV便宜7万,比小鹏P7+便宜4万。

这价格直接杀穿了国产车的防线,连小米SU7都要甘拜下风。

更狠的是配置堆料——全系标配全景天幕、15.6英寸大屏、零压云毯座椅,Max版还塞进高通8295P芯片和城市NOA智驾。

日产N7,争议中爆单的电动“大天籁”-有驾

对比自家兄弟奕派007,N7在芯片、座椅通风、音响扬声器这些地方明显更厚道。

难怪有人说这是“用国产手段对付国产车”,日产这波操作属实把性价比玩明白了。

不过电池问题成了绕不开的槽点。

N7用的是欣旺达73kWh磷酸铁锂电池,这个牌子在国产圈子里算二线梯队,和宁德时代、比亚迪比起来确实没啥存在感。

更扎心的是,有车主实测冬季续航直接缩水到427公里,比标称的635km少了近三分之一。

不过换个角度想,连30万的理想L6都用欣旺达电池,N7这波倒也不算掉队。

关键还是看实际体验——支持3C快充,19分钟能补能400公里,充电速度倒是没得黑。

就像网友说的:“买电车又不是买电池,电控做得好比牌子响更实在。”

日产N7,争议中爆单的电动“大天籁”-有驾

开过实车的人对N7的评价倒是出奇统一:舒服得不像合资车。

底盘调校明显学老大哥天籁,过减速带像踩棉花,高速过弯时侧向支撑又够给力。

不过追求操控的玩家要失望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组合,配上偏软的阻尼,激烈驾驶时弹跳明显,方向盘手感也偏肉。

但要说家用,这车真是把舒适刻进DNA里了——座椅包裹性堪比B级车,噪音控制吊打同级,连胎噪都被双层隔音玻璃按在地上摩擦。

有车主开玩笑:“开这车堵在高架上,堵车不堵心,隔壁司机骂街都像隔了层毛玻璃。”

智能配置倒是给了合资车一记响亮的耳光。

Max版的高通8295P芯片流畅度吊打8155,语音助手响应快得像真人,导航、音乐、空调全能语音控制。

日产N7,争议中爆单的电动“大天籁”-有驾

更绝的是AI零压座椅,49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坐姿,能自动调节腰托支撑,还能通过OTA升级学习驾驶习惯。

对比同价位的国产车,小鹏MONA M03还在用8155芯片,比亚迪海豹06的座椅通风要加钱选装,N7这波配置直接卷出新高度。

不过也有用户吐槽车机逻辑反人类,儿童哨兵功能要加6000块选装,基础版雨天误报率高达37%,看来日产在智能化上还是有点水土不服。

市场表现倒是给了日产一剂强心针。

虽然4月终端才卖665辆,但5月订单直接冲到5万台,相当于每天能卖1600多台。

照这个势头,6月销量破万应该是十拿九稳。

更关键的是,N7让日产尝到了新能源的甜头——以前月销不到10台的艾睿雅彻底失宠,现在全公司资源都往N7倾斜。

日产N7,争议中爆单的电动“大天籁”-有驾

有行业人士分析,如果N7能保持月销5000台,东风日产新能源转型的KPI就能完成大半。

不过也有隐忧,现在终端优惠还没跟上,等小鹏MONA M03、比亚迪海豹06开始降价,N7这波价格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说到底,日产N7就像个“混血儿”——既有合资品牌的品控底气,又学国产车堆配置玩性价比。

有人骂它“投机取巧”,有人夸它“降维打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车确实撕开了合资新能源的遮羞布。

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死守塞班系统,结果被苹果和安卓用触控屏和APP生态打崩。

如今汽车行业也到了这个转折点,光靠“三大件”和品牌溢价已经不够看了。

日产能放下身段,用自家技术给国产车“换壳”,未尝不是条出路。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连“灵魂”都丢了,只剩个空架子,再便宜又能火多久呢?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这波操作日产能翻盘吗?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