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句大实话,小鹏这两年过得确实有点丧。你说同是“新势力三兄弟”,理想靠着L系列风生水起,蔚来虽然亏得像在烧钱,但起码气质够“狠”,而小鹏?从2023年开始,朋友圈里关于小鹏的段子越来越多:什么“技术宅被市场教育”“卖一台亏一台”,甚至还有人说小鹏要成下一个威马。这些话听着扎心,但你要说全是空穴来风,也不太公平。
但车圈就是这样,风水轮流转。
小鹏还真没就此沉沦,今年的情况有点意思。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绝地反击”的味道?
但说真的,这种起伏,就像是坐过山车,上去一阵风,下去一阵雨。小鹏起飞的机会,真不是一句“销量回暖”就能盖棺定论。
1. 折腾了这么久,小鹏到底哪儿伤着了?
其实,最难的不是亏损本身,而是“没底气”——过去几年,小鹏的管理一度陷入混乱,SKU杂得让人头大,P7能出二十个版本,G9因为定价和配置混乱直接扑街。公司内部还传出采购体系水分大,成本高得离谱,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结果呢?财报一摊开,四年亏了270亿,连理想都忍不住调侃:你们到底怎么把钱烧成这个样子。
不过,去年开始,小鹏明显在拼命自救。
王凤英空降,何小鹏亲自下场,反腐、降本、精简SKU——P7+和MONA M03只搞三个版本,配置直接拉满。说白了,就是“别再折腾花里胡哨,把车卖明白了就行”。
2. 技术宅能不能变成市场派?
小鹏一向自诩“技术流”,激光雷达、智能驾驶、飞行汽车、机器人……要不是亏得太猛,何小鹏都想直接上天。但话说回来,技术牛不牛,最终还是得市场买账。
去年小鹏痛定思痛,智能化做减法,放弃死磕激光雷达,转向更务实的视觉方案,外加“高配平价”,MONA M03和P7+这两张牌算是打对了。续航、智能、颜值、价格——四项全能,年轻人愿意买单,销量才叫真本事。
但别忘了, 新能源圈的技术壁垒,远没有想象中稳固 。比亚迪的智驾+快充,一年就能追上小鹏的三年研发,吉利、赛力斯、小米全在抢蛋糕。小鹏的“技术护城河”,到底能不能守住?说实话,还得边走边看。
3. 卖车不赚钱,资本市场凭什么看好?
有意思的是,资本市场这两年居然越来越喜欢小鹏。市值上了200亿美元,甚至比蔚来高一大截。为啥?
一是小鹏终于管住了自己的“手”,把亏损收紧了。
二是大众的合作、AI概念、飞行汽车这些新故事,太能讲了。
资本向来喜欢“讲故事”的公司,哪怕账面上还亏钱,只要有潜力、有想象空间,股价就能有戏。
但老百姓买不买账,那是另一码事。毕竟,没人愿意花二三十万买一台“故事车”,最后变成试验品。
4. 新玩家环伺,小鹏的窗口期到底有多久?
说到底,小鹏现在的日子,既光鲜也脆弱。比亚迪压着价格线打智驾,理想和蔚来在拼产品矩阵,小米、极越、哪吒都在抢增量市场。小鹏想靠G01(首款增程)拓宽基本盘,能不能复制MONA的奇迹?很难说。
更别提,新能源市场的“淘汰率”比想象中更狠。去年还在头部,今年可能就得卷铺盖。老实讲,2025年小鹏如果不能稳住销量、缩小亏损、做出一款真正爆款,那资本的耐心也未必“无限续杯”。
5. 小鹏的未来,是V字反转还是U型盘整?
写到这儿,说点掏心窝子的。小鹏确实走出了一段“死亡螺旋”,但路还长,坑还多。
降本增效、产品聚焦、技术创新、品牌重塑,每一项都得死磕。
你看着现在小鹏“起飞”,其实背后是每一步都踩在钢丝上,一不小心又得摔下来。
有网友说:“小鹏就是那个班里成绩忽高忽低的学生,老师看着着急,家长也揪心,但偶尔能考个年级前十,大家又觉得他有戏。”
所以问题来了:小鹏能不能起飞?真的说不准。 “新能源淘汰赛刚到中场,黑马随时可能冒出来,下一个倒下的也可能是今天的主角。”
你觉得小鹏的未来能不能稳住?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