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06170公里pro中配版本每天通勤来回12公里全部以EV纯电模式行驶,一个星期续航仅84公里电量剩余25%

海狮06170公里pro中配,真是轮到我来开炮了。每天上下班12公里,纯电,几乎没有其他用途的情况,刚开始还觉得充电就那么难吗?反正就是家里插插,办公室充充,车用车充,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你说,充了一个星期,居然只跑了84公里,还剩25%的电,天呐,这算是纯电的表现吗?明明网站上说,理想条件下续航可以到170公里(估算,毕竟厂家虚标都成家常便饭了),结果我这车,每天还得频繁充电。

我专门翻了翻自己的相册,那天捡起手机,翻到几天前发给朋友的截图。你知道我有多惊讶吗?那个图里显示剩余电量刚好到25%,而我实际行驶里程还不到5公里。是不是很讶异?我跟他调侃:你说,这电真的能用得这么少?朋友笑了,说:哎,我觉得你这车,可能虚标了。你还记得去年某车品牌被爆出虚标容量的事没?这也可能是你这海狮的‘潜规则’吧。

海狮06170公里pro中配版本每天通勤来回12公里全部以EV纯电模式行驶,一个星期续航仅84公里电量剩余25%-有驾

说到虚标,我自己也觉得不靠谱。不是说反向虚标,我就搞不懂了,难道厂家在里头暗藏了藏起来的电池容量?或者是畸形的能耗值?我估算了一下,按照我每天12公里的距离,电池的耗电比例大概是每公里1.2%的电量。这样算下来(不确定,毕竟没有电池拆开测过),一个星期跑84公里,差不多每天也就跑了12公里出头。这也跟我邻居的情况差不多,他也是每日用车,续航表现差得离谱。

做电动车的车主都知道,短途用车的电耗会比官方数据高不少。我身边有朋友开像宋L 2025款的DMI(纯电类似的小车),他说他平均每次充完电大概能跑30公里左右,市区里跑得多,他电耗到15-20℃,还算正常。我猜这是因为短途驾驶里,电池还没有完全升温或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能耗就会变高一些。

海狮06170公里pro中配版本每天通勤来回12公里全部以EV纯电模式行驶,一个星期续航仅84公里电量剩余25%-有驾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我的场景,买纯电,其实不大合理。讲真,别说同行,好像很多买车的朋友都在纠结到底适不适合短途。像新疆这里冬天超干,平均两天充一次,夏天稍微长点,三天充一次(充车也要看到底有没有充电桩,插上插座得方便得很,但有时候真懒得跑去充电,设备繁琐点总更靠不住)。我记得有个修车师傅跟我说:短途用电,车胎都得保持270左右的胎压,省点电,这我还真没试过,但这个观点倒是挺有道理。

我发现有一点:如果你…你也是每天开个20公里上下班,电耗问题其实不算大。只是,像我这样每天跑12+12,算算,百公里电耗还能控制在15-20度之间(估算,没细想过具体数值),充电时间倒没觉得麻烦,关键是容量似乎太虚了(这段先按下不表)。而且,我老觉得官方标注的170公里极限,有点被虚掉的嫌疑。

我还在想,或许车厂出于市场策略,故意虚标一些续航值?毕竟,消费者购车最在意的就是买得起,用得好,而实际用车效果,才是硬道理。我们对比我朋友开那宋L 2025款,百公里能耗大约是12-15度,这个对我而言,不光是性能差别,更像是用心的体现。

海狮06170公里pro中配版本每天通勤来回12公里全部以EV纯电模式行驶,一个星期续航仅84公里电量剩余25%-有驾

可是…你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每天用车只是为了上下班,跑20公里,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的容量。可能一千块钱买的电池,能用两三年,那还划算?但关键是,电池的寿命和续航没两样的话,用个半年就得换电池(我家那台也没打算换的计划)。

我说真的,买电车,有时候感觉是钱包在走路,不比燃油车灵活。像我这台海狮,要考虑到每百公里的电费成本,还得想它子呀。就算我自己算了一下:百公里纯电耗20度左右,按每度0.6元算,就是12块钱一百公里(粗心心算)。这个数字,和开燃油车比,油费要低不少吧?尤其是那种还在6块左右的日子。(这段还说得挺荒谬的,毕竟电还是便宜点,但不至于便宜到我可以天天一天充两次那种程度。)

没细想过这个电池衰减、容量虚标的事吗?我猜,厂家可能也是捂着嘴不说,毕竟续航不够,销量就差嘛。

海狮06170公里pro中配版本每天通勤来回12公里全部以EV纯电模式行驶,一个星期续航仅84公里电量剩余25%-有驾

车主们的真实体验,才是最好证明。有时候我会想:像我每天上班,只跑20公里,每次充电大概充个半小时,图省事。真的会算账后觉得,亏惨了。你买一辆纯电,是不是也是奔着环保、燃料便宜?还是图个新鲜感?还是,只是因为惯了新鲜的科技(其实科技不能无脑相信,要用用才知道)?

(这个问题留给你了:你每天纯电行驶,能走多少?又遇到什么尴尬事没?)

海狮06170公里pro中配版本每天通勤来回12公里全部以EV纯电模式行驶,一个星期续航仅84公里电量剩余25%-有驾

有人说,新能源车未来一定会像手机那样,续航越充越长。我猜,可能吧,但到目前为止,很多实际用车故事都很扎心,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日常。你说,能走到下一站,没有中途瘫掉,是不是一种奢望?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