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LS停产,丰田章男坚持原创,六轮设计不抄袭

凌晨两点,东京丰田总部的灯还亮着。

会议室里,纸杯里的咖啡已经冷了,桌上摊着厚厚的设计图纸,其中一页上,赫然画着一辆“6只轮子”的雷克萨斯概念车。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这不是愚人节”的确信。

此刻,如果你是那1400名工程师中的一员,大概也会像我一样,在心里默默数着自己的发际线和人生选择:一辆豪华车,六个轮子,它到底是走向未来,还是驶向段子手的群聊?

雷克萨斯LS停产,丰田章男坚持原创,六轮设计不抄袭-有驾

雷克萨斯LS停产的新闻,比咖啡因更提神。

联想到1989年,那年年底特律车展,第一代LS400出场。

日本人带着近乎变态的静音工艺和低风阻系数,直接对着奔驰S级开了一枪。

能把硬币立在发动机盖上不倒,这不是广告词,是工程师的信仰。

三十年后,这辆日系豪华的旗帜,终于还是在新能源和国产智能座舱的夹击下,落下了帷幕。

丰田章男亲自宣布:雷克萨斯LS将于2026年正式停产,最后250台传奇版卖完就到头。

更魔幻的是,下一代雷克萨斯要搞个6轮异形设计,并且“拒绝任何形式的借鉴与抄袭”。

这宣言像是武侠小说里的“自创武功”,但在现实的车市里,原创有时候是高风亮节,有时候是“反人类设计”试验田。

我不是铁杆车迷,也不是设计师,但看着一款陪伴无数精英、见证豪华车市场风云变幻的LS系列,就这么和纯燃油旗舰说了再见,难免有点感慨。

但专业视角告诉我:这不是偶然。

近几年,LS的终端优惠动辄十到二十万,销量仍然低迷。

雷克萨斯LS停产,丰田章男坚持原创,六轮设计不抄袭-有驾

新能源势头如虹,国产高端品牌——理想、问界这些“新贵”,早已把BBA的价格打得一地鸡毛。

智能化、性价比、设计感,样样都在用力。

而雷克萨斯呢?

电气化转型迟缓,电动车型市场反响一般,LS的座舱配置已和消费者的智能需求脱节。

它被边缘化,不是情怀不够,是“科技与狠活”不够。

这里有个逻辑链:市场变革、用户需求变化、技术滞后、品牌战略选择。

LS走向停产,是这个链条的必然结果。

你可以质问“为什么不坚持?”但更冷峻的答案是——在商业里,没人能靠旧荣耀永葆青春。

尤其是汽车行业,“一代宗师”常常是下代小众。

顺便自嘲一句,豪华车圈的“精神图腾”,有时和律师事务所里的“老牌合伙人”一样,大家都知道他贡献卓著,但越来越多的客户只认得APP的报价单。

丰田章男的宣言,让人想起那种刑侦剧里,主角忽然决定不按剧本办案:6轮设计,原创,不抄袭,打破传统框架。

雷克萨斯LS停产,丰田章男坚持原创,六轮设计不抄袭-有驾

听上去很有勇气,但也暗藏风险。

毕竟,汽车不是艺术品,是交通工具,是商品。

6轮车,想象空间很大,但技术、成本、审美、法规、用户习惯,步步都是暗礁。

你可以说丰田章男在为雷克萨斯寻找“新故事”,但故事还没开始,悬念已经给足。

雷克萨斯官网披露的技术储备倒是让这场“豪华科幻小说”有了点现实依据。

2030年全系纯电,2035年100%纯电动化。

新车会搭载棱柱形高性能电池、DIRECT4电子四驱系统、Steer by Wire线控转向技术。

800V高压平台、350kW超充、18分钟快速补能、半固态电池、685km续航,这些词语,放在国产电动新势力的PPT里也毫不违和。

再加上碳化硅半导体、竹制环保材料,雷克萨斯电动旗舰的“技术调料”显然不缺。

但理性推演一下,这些技术能不能真正成为雷克萨斯的新护城河?

从专业角度看,电动车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同质化。

雷克萨斯LS停产,丰田章男坚持原创,六轮设计不抄袭-有驾

800V、超充、智能座舱,在比亚迪、蔚来、特斯拉的发布会上已经不再新鲜。

雷克萨斯擅长的是“豪华感”和“工艺细节”,但电气化时代,用户的豪华体验越来越依赖于软件生态、智能交互和自动驾驶。

谁能想到,三十年前的静音工艺,如今在智能座舱里被一句“无声启动”给秒了呢?

再说设计,六轮异形结构的确能让雷克萨斯从同质化的豪华车市场里站出来。

但这“站出来”,是成了网红,还是成了边缘案例?

设计独特是好事,但用户接受度、用车便利性、维修成本、法规适配,一样是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

不是每个人都想开着一辆“蜘蛛侠座驾”去公司上班。

这种创新,是“自断后路”还是“另辟蹊径”,只能交给市场和用户给出最终答案。

在这场剧变中,雷克萨斯也并非全面退守。

ES系列在今年依旧稳居进口车销量榜首,品牌号召力尚在。

而丰田在上海建厂、2027年投产纯电动车和电池,加速本地化,这是“战略腾挪”,也是对未来的投名状。

雷克萨斯LS停产,丰田章男坚持原创,六轮设计不抄袭-有驾

你可以说LS系列的谢幕,是为新旗舰让路,但没人能保证新路一定畅通无阻。

说到这里,不能不感叹一句——豪华车市场的旧神落幕,新神未立。

行业变革如同刑侦案里“嫌疑人变换身份”,每一次技术迭代都让原本的“铁证如山”变成“证据不足”。

雷克萨斯这次“拒绝抄袭”的坚守,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拉了根细线。

有人为LS退场惋惜,有人对6轮创新嗤之以鼻。

更多人,还是等着看新车到底能不能跑起来。

作为旁观者,我不打算用情怀来评判这场蜕变。

商业世界里,创新和风险本就是孪生兄弟。

雷克萨斯选择了难走的路,或许能收获新的高光时刻,或许只是多了一段“技术探索史”。

谁都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但没人愿意成为下一个诺基亚。

真正的豪华,或许不是轮子的数量,而是能不能让用户觉得“独一无二且值得拥有”。

最后,留一个开放性问题给各位——你认为“原创”在如今的汽车行业到底值多少钱?

它是品牌护城河,还是高风险投资?

等六轮雷克萨斯真的驶上街头,你会愿意试驾,还是远远观看?

豪华车市场的下一个故事,还等着我们一起来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