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宝马这个牌子,相信在很多人心里,它不仅仅是一辆车,更像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出色的操控感和一种高端的生活品质。
几十年来,蓝天白云的标志在国内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谁家要是提了辆宝马,那绝对是件有面子的事。
可是,最近这风向好像有点不对劲了。
这个曾经大家眼里的“优等生”,在汽车行业这场新的考试里,好像有点跟不上趟了,尤其是在智能化这个新科目上,表现得有些吃力,甚至成了需要“开小灶”补课的学生。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家老牌豪华巨头里,宝马的销量下滑得最厉害,成了领着大家往下跌的那个。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响当当的豪华品牌,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咱们得公平地说,宝马在造车的基本功上,底子是非常扎实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燃油车那个时代,宝马可以说是把“驾驶乐趣”这四个字做到了极致。
就拿很多人都用过的辅助驾驶功能来说,在大家还觉得定速巡航很高级的时候,宝马的自适应巡航系统(ACC)就已经非常成熟和好用了。
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副驾驶,能通过车上的雷达和摄像头,帮你盯着前面的路况,前面的车快了它就跟着快,前面的车慢了或者刹车了,它也能很平顺地跟着减速,始终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让开长途变得轻松不少。
比如宝马3系,在市区里堵车,时速30公里就能开启这个功能,而且刹车的力度控制得很好,不会让你感觉一惊一乍的,处处都透着一股子豪华品牌该有的从容和老道。
可以说,在那个大家比拼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调校的年代,宝马绝对是学霸级别的存在。
然而,时代变得太快了,快到让这位老学霸都有些措手不及。
当汽车行业进入到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下半场”,比赛的规则彻底变了。
现在大家买车,已经不单单是看这车开起来爽不爽,坐起来舒不舒服了。
大家更关心的是,这辆车的“脑子”够不够聪明。
就在咱们国内的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品牌,把智能座舱里的大屏幕、流畅的车机系统、还有能在市区复杂路况下帮你开车的智能驾驶功能玩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宝马的反应,确实是慢了不止半拍。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大概在2017年左右,当国内新势力已经在大谈特谈自动驾驶的未来时,宝马还在按部就班地表示,要慢慢来,需要和供应商仔细测试,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可能要等到2021年以后才能推出。
就是这么一“慢”,一步慢,步步慢,等它回过神来,发现赛道上的对手们,早就已经跑出很远了。
市场的反应是最直接、也是最残酷的。
消费者开始用自己的钱来投票,宝马也因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就在今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这个它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量竟然同比下滑了15.5%,这个数字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这直接导致它整个亚洲市场的业绩都很难看。
而且,这已经不是偶然现象了。
回看2023年全年,宝马在中国的销量就下滑了13.4%,在奔驰、宝马、奥迪这“吉祥三宝”里,成了跌幅最大的那一个。
那些曾经撑起宝马销量的顶梁柱,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宝马3系、5系和X5,现在也都卖得不如以前好了。
想靠新能源车来扳回一局吧,结果也不理想。
卖得相对好一点的纯电动车宝马i3,上半年也就卖了一万多辆,其他几款电动车型的销量更是有点拿不出手。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买车时的想法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走进4S店,可能左手边是一辆宝马,右手边是一辆国产品牌的新能源车。
宝马的品牌光环确实还在,但当他们坐进车里,发现宝马车里的屏幕不够大,车机反应有点慢,语音助手也傻乎乎的,再看看旁边那辆国产车,不仅有堪比平板电脑的大屏幕,系统用起来像手机一样流畅,还能用语音控制车里几乎所有的功能,甚至还能在下班高峰期的城市道路上帮你开车。
这么一对比,宝马在智能化体验上的落后就显得格外刺眼,很多原本冲着品牌去的消费者,最后可能就动摇了。
更何况,它的老对手们也没闲着,奔驰已经通过和中国科技公司Momenta合作,实现了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落地;奥迪也宣布要用上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
相比之下,宝马的合作方案还停留在“计划中”,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无疑是非常被动的。
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宝马这位昔日骄傲的王者,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补课”行动。
它很清楚,在智能化这条新赛道上,光靠自己闭门造车是肯定不行了,必须和中国本土最顶尖的科技公司合作,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落下的功课补回来。
于是,我们看到宝马最近动作频频,在中国广交朋友。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和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公司Momenta宣布深度合作。
这个Momenta公司很厉害,它最核心的技术叫做“数据飞轮”,简单来说,就是它合作的量产车越多,每天在路上跑的车收集到的真实路况数据就越多,有了海量的数据,它的算法就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变得越来越聪明,就像滚雪球一样。
宝马跟它合作,就相当于直接上了一辆追赶的快车,希望能尽快掌握在中国复杂的道路上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的能力。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未来的宝马车,不仅能在高速上自动巡航,更能在拥堵的城市里,实现从A点到B点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技术,将会首先搭载在宝马全新的“新世代”车型上,第一款国产车型计划在2026年从沈阳工厂下线。
这个“新世代”,对宝马来说,不只是一个新车型系列,更是一场决定未来命运的豪赌,它希望通过这次全面的革新,重塑自己的形象。
当然,宝马的“补课”计划远不止智能驾驶这一项。
它几乎是以一种全方位拥抱的姿态,在中国寻找各个领域的顶尖合作伙伴。
车机系统不够好用?
那就和华为合作,把鸿蒙系统整合进来;语音助手不够聪明?
那就联合阿里,提升AI语音的交互能力;底层的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加强?
那就接入DeepSeek的大模型。
就连最核心的动力电池,宝马也选择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这样的中国电池巨头深度绑定,共同推进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和生产。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清晰地表明,宝马已经彻底想明白了: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是全球汽车技术创新的源头。
想要在这里继续当赢家,就必须放下过去的身段,深度地融入中国的产业生态,用中国的技术,来服务中国的消费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