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骑电动车的朋友都遇到过这么个头疼事儿,刚买回来那会儿,电动车跑起来劲头十足,续航里程也实实在在,可跑着跑着,也就一年多的光景,就感觉这电池越来越不给力了。
以前充满电能轻松跑个四五十公里,现在跑个二十多公里就开始心慌,眼睛不停地瞟着电量显示,生怕半道上撂挑子。
这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怪电池质量不行,觉得是厂家偷工减料了。
可咱们今天得说句公道话,很多时候,这锅还真不能全让电池来背。
在行业里,老师傅们都有一句经验之谈,说这电动车的电池,十有八九不是用坏的,而是被不正确的充电方式给“充”坏的。
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颠覆认知,但细细琢磨,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充电,这件我们每天都在做的平常事,里面藏着的学问可不小。
要是能避开一些常见的误区,掌握几个关键的小技巧,让你家的电动车电池多陪你跑上两年,真不是什么难事。
咱们先来聊聊两种最普遍,也最伤电池的充电习惯,看看您是不是也无意中这样做了。
这两种方法听起来都好像挺有道理,一种是特别爱惜,生怕电池饿着,另一种是觉得要物尽其用,榨干最后一丝电量,结果呢,都是好心办了坏事。
第一种错误的习惯,就是用一点就充,过于频繁地充电。
有的人特别细心,把电动车当宝贝疙瘩,每天下班回家,哪怕就骑了三五公里,电量显示几乎还是满的,也要立马把充电器插上,让他们觉得这样能让电池随时保持“满血”状态,心里踏实,没有里程焦虑。
这种“随用随充”的习惯,听上去是在精心呵护,实际上对于市面上占绝大多数的铅酸电池来说,是一种持续的伤害。
您可以这么想,电池充电是一个完整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内部的物质充分转化。
您每次只充个把小时就拔掉,相当于一顿饭,刚吃了两口开胃菜就撤席了,电池内部的反应根本没进行彻底,长期处于这种“半激活”的状态,它的整体性能就会慢慢下降。
有专业机构做过测试,如果一辆车每天进行三次以上的这种短时间充电,不出半年,电池的容量衰减速度会比正常充电的车辆快出将近四成。
您看,这每天看似爱护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加速电池的老化,得不偿失。
第二种错误的习惯,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非得等电量彻底用光,车子跑不动了才去充电。
持这种想法的人觉得,这样可以把电池的潜力全部利用起来,充一次电跑最远的距离,省事儿。
这种做法的危害,比第一种还要严重得多。
这不叫省事,这叫“刮骨式”损耗。
当铅酸电池的电量被彻底耗尽时,它的内部会发生一种叫做“不可逆硫酸盐化”的现象。
咱们打个通俗的比方,您可以把电池的电极板想象成一块海绵,充放电过程就像海绵吸水和挤水。
如果您每次都把水挤得干干净净,甚至把海绵都晾得干裂了,那海绵表面就会形成一些硬邦邦的结晶体,把原来的小孔都给堵死了。
下一次再想吸水,就吸不了那么多了,而且吸水的速度也变慢了。
电池也是一个道理,电量耗尽后,硫酸铅会形成又大又硬的结晶,牢牢地附着在电极板上,阻碍了电流的通过,直接导致电池的容量大幅度永久性下降,充电也充不进去了。
所以,千万别养成把车骑到推着走才充电的习惯,那是在亲手毁掉您的电池。
说完了不能做的,咱们再来讲讲应该怎么做。
其实正确的充电方法并不复杂,您只需要在日常使用中,记住三个关键的数字,就能让电池的状态保持得更好,寿命自然也就更长。
第一个关键数字,是“30%”。
这是给电动车充电的最佳时机。
当您看到仪表盘上的电量显示还剩下30%左右的时候,就应该安排充电了。
为什么是这个数值呢?
因为在这个电量区间,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浓度、电压等各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最稳定的平衡点,这时候接入充电器,电池的化学反应最温和、最有效率,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前面提到的“硫酸盐化”问题。
这就好比人吃饭,在感觉有些饿的时候进食,身体吸收最好,而不是等到饿得头晕眼花再狼吞虎咽,那样对肠胃是种负担。
当然,生活中难免有不便的时候,如果电量到了30%实在没条件充电,也可以继续骑,但心里一定要有一条红线,那就是电量绝对不要低于20%。
20%是电池健康的警戒线,一旦跌破,对电池造成的损伤就会显著增加。
第二个关键数字,是“8小时”。
这是关于充电时长的一个参考标准。
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充电时间越长越好,喜欢晚上插上电,第二天早上上班再拔,认为这样能充得更满。
其实不然,对于绝大多数家用电动车的铅酸电池来说,一次完整的充电过程,大概需要8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
当充电器上的指示灯从红色跳转到绿色时,说明电池的主要充电阶段已经结束,电量已经达到了95%以上。
之后,充电器会进入一个叫“浮充”的阶段,用很小的电流继续补充,以抵消电池的自然放电。
在夏天,气温高,电池活性强,浮充半小时到一小时足矣;到了冬天,气温低,电池反应慢,可以适当延长浮充时间到一到两个小时,有助于充得更饱满。
但绝对不能整夜十几个小时地持续充电,长时间的过充会导致电池内部电解液过度蒸发、发热,甚至出现鼓包变形,这同样是致命的伤害。
所以,估算好时间,或者用个带定时功能的插座,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第三个关键数字,是“25℃”。
这是电池最喜欢的环境温度。
电池其实是个挺“娇气”的零件,对温度非常敏感。
无论是在充电还是在使用时,25摄氏度左右是它性能发挥最好的“舒适区”。
在这个温度下,充电效率最高,放电也最稳定。
这就要求我们在给电动车充电时,要学会因地制宜。
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室外温度动辄三四十度,这时候在太阳下充电,电池温度会急剧升高,不仅充不满电,还有安全隐患。
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在凉爽的夜间,或者一大清早进行充电。
而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北方地区,零下的低温对电池是严峻的考验,电池活性大大降低,充电会变得非常缓慢。
所以冬天充电,最好能把车推到相对温暖的室内环境,比如地下车库,或者选择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午后时段进行。
为电池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它回报给您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续航里程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电动车电池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它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保养,只需要我们摒弃那些想当然的错误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去对待它。
记住在电量剩余30%左右时充电,掌握好8小时左右的充电时长,并尽可能为它提供一个25℃左右的舒适环境,这几个简单的习惯,就能让您的爱车多跑几年,也为您省下一笔更换电池的开销。
这不仅仅是省钱,更是一种物尽其用的生活智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