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点实在的!
最近我走访市场,发现一个挺让人感慨的现象:电动车还没完全成为主流,传统汽修厂却已然面临困境!
这剧情,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想当年,汽修厂那可是星罗棋布,生意红火得让人眼红。
空气里弥漫着机油味,那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现在呢?
不少汽修厂门口都贴着“店面转让”的告示,老板们要么另谋出路,要么提前退休,这落差,着实令人唏嘘。
这不,前些天我路过小区旁的老王汽修,那铁皮棚子风雨飘摇,看着都让人担心。
老王本人呢?
也没了往日那种撸起袖子实干的劲头,反而慢悠悠地坐在门口,跟我抱怨:“现在啊,机油都不想进了,进了也卖不出去,白白占地方!”
我当时就觉得蹊跷,难道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后来一打听才知道,症结在于电动车!
这事儿啊,还得从我上次去嘉兴探望亲戚说起。
嘉兴那地方,过去有条颇负盛名的“汽修街”,那叫一个人声鼎沸!
各色汽修店,一家挨着一家,恨不得占据整条街。
这次去,我发现这条街冷清了不少,十家店里,至少一半已经歇业,剩下的几家也是勉强维持生计。
那些修车师傅,往日里忙得焦头烂额,现在呢?
一个个都闲得无所事事,聚在一起刷手机、闲聊,那场景,简直就是提前步入了养老模式。
我随便拉住一位师傅询问,他苦笑着说:“现在营生难做啊!以前一天能修十几辆车,现在能有三四辆就算不错了。”
这情况,并非嘉兴独有。
一位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去年全国范围内,超过半数的汽修店业务都大幅缩水,用“一落千丈”来形容都算客气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还有三成汽修店,那是勒紧裤腰带在苦苦支撑,每天睁开眼就面临亏损,那滋味,想想都令人难受。
何至于此?说白了,就是电动车“太省心”了!
试想一下,过去的燃油车,那可是个娇生惯养的主儿,动不动就要保养。
发动机要除积碳吧?
变速箱油要更换吧?
火花塞要更换吧?
刹车片、机油滤清器,哪个都不能马虎。
这一套流程下来,少说也得花费几百上千。
汽修师傅们仰仗这些“例行维护”,就能维持生计。
电动车呢?
简直就是个“耐用神器”,皮实抗造,一年到头都不用怎么费心。
所谓的“保养”,也就是简单检测,用电脑连接,看看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有没有异常,再看看轮胎、制动器,至多更换一个空调滤芯。
有些动手能力强的车主,甚至连空调滤芯都自己动手更换了,这还让汽修厂赚什么?
技术门槛降低,这对于电动车主而言,自然是喜闻乐见的,每年能节省不少养车费用。
过去燃油车大保养动辄数千元,现在电动车保养,几百元就能搞定。
然而,对于那些从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修车师傅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们掌握的那些看家本领,诸如修理发动机、调试变速箱等精湛技术,突然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电动车结构简易,核心部件出了问题,小店根本无力修理,只能送回原厂更换。
店里的举升机、专用工具,也成了摆设,看着就让人发愁。
我记得当时与老王闲聊时,他抽完最后一口烟,叹息道:“时代变了,扳手该放下了。”这话听着,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诚然,时代变迁!
行驶在路上的新能源车日益增多,它们不再排放尾气,也不再需要频繁更换润滑油。
路边那些曾经修修补补的铁皮棚子,终将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这让我想起《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汽修行业的兴衰,也逃不过这“利”字的驱动。
修车铺关门,扳手闲置,这就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汽修行业就彻底没有出路了。
毕竟,电动车也需要维护,也需要检修。
只不过,未来的汽修行业,或许需要转型升级,朝着更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可以专注于电动车的电池维护、电机维修、电控系统升级等方面,或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汽车美容、改装服务。
归根结底,就是要“顺应时势”,不能再墨守成规。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电动车的崛起,汽修行业该如何摆脱困境?
那些修车师傅,又该如何重新实现自身价值?
这不仅仅是汽修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深思的问题。
毕竟,时代这辆车,有时疾驰如电,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转瞬即逝。
颇为有趣的是,我发现有些汽修厂已经开始尝试转型,比如提供电动车充电服务、销售汽车周边产品等。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适者生存!
各位车友,你们认为汽修行业还有发展空间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