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车圈子里,提起“鸿蒙智行”这几个字,那基本等同于“华为背书”,分量直接拉满。尤其是问界M9一出场,话题度、销量、关注度全都拉满。很多人以为,既然M9、M8这些高端车型都卖得火,那价格更亲民的M5应该是热销中的热销,甚至要“爆单”。但结果却反着来了。
你可能不信,问界M5的月销量竟然只有3000辆上下,最惨的时候月销跌到三位数,甚至有人说这车是不是“雪藏”了。但你要真把它当个失败案例,那你就错了。我倒觉得,问界M5很可能是问界系列中最被低估的一辆“宝藏SUV”。
一、越便宜越难卖?其实是“反向筛选”用户
我之前在4S店试驾M5 Ultra的时候,旁边也有两波人在看车,有个大哥看完车之后皱着眉头说:“才二十几万?这是不是缩水版M7啊?”
这就戳到关键点了——在消费者心里,华为+车=高端,你M5起步22.98万,还主动官降2万,怎么看都不像“高端”挂的。反倒让人怀疑“这车是不是打折打得有点猛”。
你说奇不奇怪?以前大家嫌车贵,现在便宜了反而没人买了。这就像你穿着西装去卖煎饼果子,一时间大家都懵了:你到底是干啥的?
二、底子不差,甚至“底盘比大哥还豪横”
说实话,M5 Ultra从硬件配置上看,真不输任何一台30万级别的新能源SUV。
先说底盘结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FSD可变阻尼悬架,全铝合金底盘——这套组合你在30万以内的新能源SUV里能找到几个?这不是卷,是“踢馆”。
我在试驾的时候专门压了几段减速带,车身没有多余的弹跳,悬架吸收动作干净利落,比我之前试的Model Y顺滑太多,甚至比理想L7的柔软感还多一点点。
而且方向盘回馈力度非常线性,不是那种“奶油感”十足的调校,开起来更有点德系的味道。这底子,说是“驾驶乐趣型新能源SUV”,不为过。
三、内饰配置拉满,用料好、科技也顶
很多人以为M5便宜就意味着缩水,那你可能真的没进车里好好坐一坐。
鸿蒙座舱这套系统已经被华为用户夸到飞起了,M5搭载的是15.6英寸中控屏+10.2英寸液晶仪表,配合540°全景影像系统,360°加底盘透明,日常挪车都不带一点心理负担的。
还有座椅配置,我在展厅里直接打开电动调节,坐垫和靠背都有通风、加热、按摩,坐上去那种柔软度不输我朋友家里40万的奥迪Q5L。更夸张的是,它还标配19个华为音响扬声器,氛围感直接拉满。
四、空间不算小,但“5座”反而限制了人群
M5车长4785mm,轴距2880mm,说它是中型SUV没毛病。但问题也来了——它全系只有5座。
现在家庭用户买新能源车讲求一个“全家出动”,很多人上来就问:“有6座吗?有7座吗?”M5这时候就很尴尬了,它空间其实不小,但后排不能多带俩人,就一下子被理想L7、问界M7这些6座、7座车型抢了风头。
有一次我带父母出去郊游,开M5,爸妈坐后排还挺满意,但我老婆当时就说了:“要是能多带小孩的奶奶一起就好了,咱车只有5座不太方便。”
这话一出口,我也意识到,M5在家庭使用场景下,其实是有点吃亏的。
五、动力系统被“骂”冤不冤?我来掰扯掰扯
M5提供两种动力:一个是1.5T增程+电驱,另一个是纯电版本。增程版续航综合能跑1400公里,纯电版CLTC工况下能跑602km,怎么看都不短。
但问题出在用户认知上。很多人一看“1.5T增程”,脑子里就浮现出“油改电”“动力弱”的既视感。其实你真上手开,根本感觉不到增程机什么时候介入,动力输出也够用,0-100km/h加速只要4.4秒,妥妥的性能水平。
我自己试过在高速上一脚电门超车,那推背感绝对不像是个20多万的SUV能给你的。
但嘛,关键来了:不是所有人都懂“增程”这个逻辑,也不是每个人都接受“用油发电”的设定,观念上的门槛卡住了一批人。
六、“鸿蒙生态”其实是把双刃剑
鸿蒙系统确实好用,尤其是你用华为手机的情况下,那叫一个丝滑:手机一靠近车机就自动投屏,导航、音乐、甚至小艺语音助手都能无缝接入。
但,如果你不是华为手机用户呢?比如你用的是iPhone,那就尴尬了,有些功能就直接失效了。
我身边一个果粉朋友试驾完M5直接表示:“这车挺好,但感觉它不欢迎我。”
这就成了M5销量增长的第二个“隐形门槛”——它更像是专属华为生态圈的一辆车,不是“广谱型”的产品。
总结:不是卖得差,而是“懂你太少”
如果你问我,M5卖不好是不是因为它不行?我会说不是。它的机械素质、底盘调校、用料配置,其实是超越这个价位的。但它确实犯了一个“懂得太多”的毛病:
• 太低调,导致大家以为它不高端;
• 太讲究,配置全、系统好,却只讨好一类人;
• 太实在,动力够用,但消费者不理解增程逻辑。
所以它不是卖不动,而是选它的人太挑了。
你要真想花20多万买个家用车,又想开得舒服、坐得豪华,还顺带支持一下“国产技术树”,那我建议你,M5值得你去试一次,它可能比你想的更像一辆“懂你”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