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魔幻现实主义的精髓是什么?
就是你看着一份份财报,上面清清楚楚写着谁赚了多少亿,谁亏了多少亿,但你就是感觉这玩意儿跟大街上跑的车,和你我兜里的钱,好像不在同一个世界。
这不,车圈的期中考试成绩单,哦不,前三季度成绩单出来了。
一摊开,那叫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有人家里揭不开锅,有人家里拿钱点烟。
人间悲喜,并不相通。在汽车这个钢铁丛林里,尤其如此。
先看那个最不讲道理的,比亚迪。
前三季度,净利润233个亿。
朋友们,这是233亿,不是233万,不是欢乐豆,是真金白银。
这数字往这一摆,就俩字:碾压。
什么新势力,什么老传统,在绝对的赚钱能力面前,都得稍息立正。
但魔幻的就来了,这么牛逼的比亚迪,第三季度净利润居然同比下降了32.6%。
什么感觉?
就像你考了全校第一,但班主任把你叫到办公室,说你这次物理只考了98,比上次的100退步了,要深刻反思。
你反思个锤子。
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残酷之处。
它看的不是你现在多牛,而是你增长的势头是不是还那么猛。
比亚迪就像一个吃了激素的猛男,肌肉已经练到极限,现在增长速度稍微慢了一点,旁边的健身教练就开始咋咋呼呼,说你是不是不行了。
行不行,看看账本。
前三季度累计233亿的利润,依然是所有上市车企里最靓的仔,没有之一。
当别人还在为“盈利”这个词抠破脑袋写PPT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在烦恼钱太多了怎么花。
当然,风险也摆在明面上。
资产负债率71.35%。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你那个叫比亚迪的邻居,住着9000亿的豪宅,但其中6400多亿是欠银行的。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印钞机和还贷通知单之间反复横跳。
这是典型的用杠杆撬动地球,玩的就是心跳。
赢了,帝国崛起;输了,就是下一个恒大传说。
但目前看,比亚迪的心脏,还挺大的。
看完新王,再看看老贵族,上汽集团。
上汽这几年,给人的感觉就像个没落的八旗子弟,天天抱着祖上的铁杆庄稼,看着新能源的潮水淹到脖子,一脸的迷茫。
大家都在猜,这头大象什么时候会轰然倒下。
结果三季报一出,啪啪打脸。
第三季度净利润暴涨645%,前三季度累计81亿,也涨了17%。
这是什么操作?
这是你家隔壁退休多年的老大爷,突然在小区广场给你表演了一个托马斯全旋,还顺便唱了段rap。
你除了喊牛逼,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
上汽这是真的要好起来了?
别急着下结论。
暴涨645%这种数字,往往是因为去年的基数太低了,属于是“从坑里爬出来”式增长。
但无论如何,能从坑里爬出来,而不是继续往下挖,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更骚的是,上汽前三季度的财务费用是-11.42亿元。
负数,意味着人家光是理财和利息收入,就赚了十几个亿。
你辛辛苦苦造车卖车,处理各种投诉维权,最后赚的钱,可能还没人家把钱存银行多。
这就是老钱的优雅。
肌肉可能不如年轻人,但家底厚,随便倒腾倒腾,就够你喝一壶的。
上汽用行动告诉你,永远不要低估一个老牌贵族在牌桌上的生存智慧。
然后是长城,一个拧巴的硬汉。
长城汽车,利润也在降。
第三季度降了31%,前三季度降了17%。
看起来也是“不太行”俱乐部的一员。
但你掀开数据表皮,看里面的肉,就有意思了。
长城第三季度单车平均指导价突破18万,20万以上的车型销量暴增40.83%。
这是什么信号?
这是长城在玩儿一盘险棋。
它不想再跟一群小年轻在10万块的泥潭里肉搏了,太掉价,也赚不到钱。
它要往上走,要去抢那些过去属于合资品牌的地盘。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就像一个拳击手放弃了自己擅长的直拳,开始苦练以前没用过的上勾拳。
短期内,挨打是必然的,战绩难看也是必然的。
但一旦练成了,那就是质变。一拳KO,和打满十二回合点数险胜,是两个概念。
长城的品牌向上战略,就是那记苦练的上勾拳。
现在从财报上看,它还在挨打,但出拳的力道,确实越来越重了。
这盘赌局,赌的是未来。
要么成为下一个传奇,要么成为下一个笑话。
没有中间选项。
接着聊一个更有趣的选手,赛力斯。
赛力斯这家公司,在遇到华为之前,在汽车圈基本属于查无此人的状态。
现在呢?
前三季度净利润53个亿。
这是什么?这就是互联网黑话里讲的“赋能”。
当然,咱们说人话,这就是抱上了最粗的大腿。
赛力斯和华为的关系,就像一个武功平平的少年,突然被一个隐世高人打通了任督二脉。
车还是那个车,但外面套上了华为的光环,瞬间就从“这是啥牌子”变成了“遥遥领先”。
更有意思的是,赛力斯马上要去港股上市了,成为“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
看明白了吗?
造车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A股融一波钱,讲一个“科技赋能”的故事;再去H股融一波钱,讲一个“豪华品牌”的故事。
两头吃,两头拿钱,这才是资本运作的教科书。
车主们在为“含华量”争得面红耳赤,而赛力斯和它的股东们,已经开始准备下一轮的庆功香槟了。
所以你看,赚钱的姿势千奇百怪。
比亚迪靠规模,上汽靠家底,长城靠赌命,赛力斯靠大哥。
那亏钱的呢?亏钱的理由,却总是惊人地相似。
广汽和江淮,这对难兄难弟,财报上的负号大到让人心疼。
广汽,前三季度亏损43亿。江淮,亏损14亿。
这俩哥们儿的问题在哪?
合资品牌这个“铁杆庄稼”不行了,新能源这个“新增长点”又没顶上来。
青黄不接,是最要命的。
广汽还在财报里特意提了一嘴,合资品牌卖了多少,环比增长了多少。
这就像一个失恋的人,还在反复看前任的朋友圈,试图证明自己过得还行。
但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订单和利润。
江淮更惨,销量环比增长0.23%。
这增长率,约等于没有。
但它还要强行挽尊,说自家豪华产品大定突破15000台。
豪华产品?
江淮?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魔幻的组合。
这15000台的大定,有多少水分,有多少最后能转化成真金白银,只有天知道。
这就是现实。牌桌上,有人吃肉,就得有人买单。广汽和江淮,暂时就是买单的那两位。
所以,把这些财报串起来看,你会发现一幅波澜壮阔又无比残酷的画卷。
汽车行业已经不是那个造个壳子加四个轮子就能卖钱的时代了。
这是一场涉及到技术、资本、品牌、渠道、甚至用户情绪的全方位战争。
比亚迪这样的巨兽,用成本和规模的推土机,把所有人都推到墙角。
上汽这样的老炮,用深不见底的家底和腾挪闪转的财技,证明了姜还是老的辣。
长城这样的赌徒,用利润换空间,赌一个高端化的未来。
赛力斯这样的聪明人,知道自己打不过,就果断加入最强的那个帮派。
而广汽江淮们,则是在时代的浪潮里,拼命扑腾,试图不被淹死。
最终,谁能活下来?
短期看利润,中期看战略,长期看命。
而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和潜在消费者来说,这反而是好事。
神仙打架,凡人得利。
他们打得越凶,我们能买到的车就越便宜,技术就越好。
至于他们谁赚了233亿,谁亏了43亿,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只需要在他们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挑一个看起来最顺眼的胜利者,刷卡,提车,然后回家,继续我们自己那苦逼又魔幻的生活。
毕竟,他们的财报是他们的,而每个月的车贷,才是我们自己的。
这,才是真正的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