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精心种科学管 丰产丰收才保险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真没想到11年前的一次见面,总书记至今还能记得我。”谈及6月27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难掩内心激动之情。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徐淙祥表示,将带领更多种粮小户增产增收,多种粮、种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多次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
69 岁的徐淙祥是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2010年,他牵头成立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2011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来到徐淙祥牵头负责的现代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勉励徐淙祥继续努力,研发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再作新贡献。
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精心种科学管  丰产丰收才保险-有驾
6月28日,徐淙祥在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里查看苗情。
11年过去了,徐淙祥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全身心投入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参与国家、省、市农业科研试验,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近200项,出色完成了近百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攻关协作项目。徐淙祥种植的农作物绿色高效试验示范田,近年来小麦平均亩产超600公斤,连续多年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徐淙祥也被誉为安徽省“麦王”。
“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对我说,你搞农业科研取得了这么多成果,应该向总书记汇报汇报。”徐淙祥说,他当时就有了给总书记写信的念头。在信中,徐淙祥汇报了自己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
要带动广大农户一起致富
“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扛起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党支部书记单光辉告诉记者,得知总书记给徐淙祥回信后,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总书记把我们种粮食的这些事记挂在心上,我们非常感动。”单光辉介绍,在徐淙祥的带领下,张槐村7000多亩耕地已经流转了5000多亩,眼前已经夏种完毕,种上了大豆和玉米。
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精心种科学管  丰产丰收才保险-有驾
6月28日,徐淙祥在查看用于研究的小麦样品。
近年来,随着科技种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的推进,张槐村粮食产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徐淙祥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村的土地,在给予农民承包土地费用的同时,还在农场和合作社提供工作岗位,带动一百多名村民脱贫,走上致富之路。
徐宗启是张槐村村民,也曾是该村有名的特困户,妻子残疾,儿子一度因贫困停学。近年来,在徐淙祥的帮助指导下,他大搞科学种田,开办了家庭菜园,农作物产量、品质大幅度提高,收入成倍增长。如今他家人均年收入由不足千元提高到超万元,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特困户变成了科技示范户,走上了致富路。
“我记得徐淙祥曾经说过,个人富不算富,周围的农户都要通过农业发家致富才行。”旧县镇农经站的刘强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自1997年来到旧县镇农经站工作,他就认识了种粮高手徐淙祥。 “我对徐淙祥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有能力的种田大户,老百姓有种麦子、农药、技术等方面问题都会咨询他,他十分热情,不光把自己的田种好,还带动大家一起干。”
诀窍是“精心种科学管”
在刘强眼中,徐淙祥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高产田之所以取得丰收,离不开他将“养孩子”的精神运用到农业中。近年来,徐淙祥的合作社除了引进高产品种,还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丰8号” “太丰3号”小麦新品种和“太丰6号”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在全省广泛应用。1个月前,专家组对徐淙祥合作社试验田里的“阜航麦1号”进行测产,平均亩产超过了811公斤。在合作社核心试验区里,像这样的小麦新品种(系)已经超过20个。
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精心种科学管  丰产丰收才保险-有驾
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无人机照片)。
“除了良种,徐淙祥高产田的丰收离不开科学的田间管理。”刘强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徐淙祥严格按照小麦的生长季节、时段对小麦进行标准化管理,让小麦不“渴”不“饿”、健康成长。
谈及小麦种植的经验,徐淙祥同样表示, “精心种科学管,丰产丰收才保险。”据了解,目前徐淙祥管理着1000多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田,仍在不断探索创新粮食绿色高产技术与模式,力争实现更高产量。
据悉,徐淙祥总结出的小麦绿色高效节本增收种植规程、小麦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及栽培法,被农业部门印发成小册子,在当地村镇推广。
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成本
科学的种植技术提升了农业的产量,农业机械的运用则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徐淙祥告诉记者,以前种田很辛苦,农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农业生产很多都是机械化耕种。
如今,徐淙祥的合作社成立了农机专业服务队,拥有自走式喷灌机、大型收割机、土地旋耕机、打捆机等10台(套)农机,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 “全程机械化,种植一亩小麦成本在六七百元,花费比人工省了一半。”徐淙祥说,投入少了赚得多了,乡亲们的种田积极性大大提高。
2014年,徐淙祥参与研制的“太丰6号”优质高蛋白大豆,通过安徽省品种委员会审定,获安徽省品种审定证书,在全省推广应用;当年7月,他的现代农业示范田入选“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农民的丰收离不开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旧县镇农经站刘强坦言,该镇农经站共有 11 名基层科技人员,每个科技人员要负责1到2个(行政)村田间技术指导, “我们科技人员走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会定期提醒农户给农作物除草、抗旱、防治病虫害等。”如今,在旧县镇,除了徐淙祥等种植大户的高产田亩产小麦超过 800 公斤,普通农户的亩产量也达到了 600公斤以上。
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总书记的回信,点燃了太和县大力推进“两强一增”行动、绘就“三农”新面貌的热情。太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永军介绍称,今年以来,太和县积极开展“两强一增”行动,农业农村焕然一新, “今年全县收获小麦153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120万亩,订单面积近10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35万亩,小麦产量创历史新高。”
记者了解到,太和县还积极探索数字赋能,通过植保无人机、测土配方施肥、 “四情”监测等新技术、新方案,在病虫害防控与化肥减量增效中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以科技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强农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太和县每年还培训农民400多人,通过培训,使普通农民转化成“职业农民”,他们懂技术、会管理,加速了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
徐淙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将肩负起责任,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王诗棋 周镕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图片来源新华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