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那天早上,我特意提前半小时到了4S店。没想到展厅里已经围满了人,销售小哥正指着中央展车讲解:"这个价格放在两年前,连块电池都买不到。"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台冰蓝色轿车正静静停在那里,车顶的聚光灯把漆面照得波光粼粼——这就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荣威D6,7.98万起售的纯电家轿。
坐进驾驶舱的瞬间,膝盖就撞到了前排椅背。"哎呦!"同行的摄像师老张在后排突然笑出声。原来身高1米8的他正比划着膝盖到前排的距离:"这得有三十公分吧?"销售小哥笑着递过卷尺,实测后排腿部空间达到92.8厘米,比普通A级车多出整整一个iPad的长度。更绝的是纯平地板设计,三位成年男性并排坐下,中间那位再也不用"骑马坐轿"了。我忽然想起上周带爸妈逛超市,老两口在后排蜷缩着说"新车空间还没咱家老捷达大",要是换成这台车,估计得改口夸我孝顺了。
真正让我惊掉下巴的是后备箱。销售员像变魔术似的往里塞进三个28寸行李箱,接着是婴儿车、帐篷包,最后还塞进去两箱矿泉水。"盖板下还有下沉空间,能放四个登机箱。"他边说边掀开隔板,我赶紧掏出手机录视频,心想这下过年回老家再也不怕丈母娘塞土特产了。同来看车的年轻夫妻当场掏出手机计算器:"这空间够装双胞胎的全套装备,比我们看的某日系车能多省下两万块育儿费。"
踩下电门那刻,仪表盘数字像秒表般跳动。官方数据说0-50km/h加速4.2秒,实际体验比数据更带感——就像有人在后背轻轻推了一把,转眼就过了路口。开过电车的都知道,很多车型初段窜得猛,后程就软绵绵。但D6在80km/h时深踩电门,推背感依然实实在在。同行的汽车媒体人老李盯着中控屏突然冒出一句:"这电耗显示9.1,比我那台二十多万的合资车还低啊!"
开上高架时我特意关了音乐。除了细微的风噪,车厢安静得能听见转向灯"滴答"声。底盘滤震更是意外惊喜,过减速带时悬架"咚咚"两声干净利落,完全没有某些电车"开船"似的晃悠感。销售员适时插话:"我们工程师调校时在后备箱放了杯水,要保证40码过坎不洒出来才算合格。"这话让我想起上周开某新势力车型接客户,过个窨井盖差点把咖啡晃到人家西装上,现在想想都尴尬。
回程路上聊起冬季续航,销售小哥掏出手机给我看实测视频。零下25℃的长白山景区,开着暖风全程跑了602公里,表显还剩8%电量。最绝的是充电速度,吃碗泡面的功夫就从30%充到80%,比特斯拉超充站还快5分钟。想起去年开朋友电车去崇礼滑雪,半路找充电桩冻得直跺脚,要是开这车估计能少受不少罪。
安全性能演示最让人心跳加速。工作人员播放的央视测试视频里,50吨重卡从电池包上碾过,防护结构居然完好无损。更夸张的是针刺实验,钢针扎进电芯后,监控温度居然只升了2℃。这让我想起小区群里天天吵架的物业——要是电动车都这么安全,哪还用天天担心地下车库着火?
试驾结束前,我特意让销售算笔经济账:按每天通勤50公里算,每月电费不到50块钱,相当于两杯奶茶钱。保养费更是省心,首任车主终身免费,比燃油车省下全年油费够买部新手机。难怪展厅里那位网约车师傅当场签单:"这车跑一个月就能省出孩子的补习费。"
回公司路上,后座的老张突然冒出一句:"你说那些卖十五六万的合资电车,现在是不是肠子都悔青了?"看着后视镜里渐行渐远的4S店,我忽然意识到,这场十万级电车的认知革命,或许就从今天这场试驾开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