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动车别只看车价,要看电池。20万以上的车,电池能跑3000次循环,三年后还能跑个八九成;10万左右的,往往1500次就开始掉电掉得心疼。
这个行业的门槛越拉越高,我刚升职那会儿,还在维修线混迹。那时候,总觉得买车最看重外观配色,谁还在意油耗和电池寿命?但脑子转得快多了——尤其是开电动车以后。
车企在宣传电池寿命时,喜欢用3000次循环这个词。听着可能有点抽象,但实际上,3千次大概意味着,这块电池可以用三四年,甚至五年都不必太担心。以每天两次充电为例,一年差不多就是730次,那么算下来,要用至少四年才会达到这个极限。你要是反复充满放空,循环数就得打折扣(他们厂商会劝你少充少放,想谁会真照做?)
我自己也有个经验,去年那车里有个朋友。刚买车时只在意外观,结果开了半年,电池续航明显变差,他还说是不是车出问题了?其实根源在那块电池。只要循环过半,能量就线性掉——还得看工艺。Tesla在这方面算是领先,电池技术也是门学问。
有时候,我还会比较线上听到的。有个同事就说,他朋友的国产车(小众品牌,价格差不多10万)用了不到两年,续航就掉了20%。这我觉得挺典型的——低价货,循环少,电池寿命也少得可怜。一季度修理厂的维修记录里,这类车的返修次数不算多,但每次都修电池,换个电池就得几万块。而换电池的循环次数,也是个变数。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那个叫微蓝的品牌,价格差不多7万,充电效率还不错。但我翻了下笔记,就算充满能跑240公里(估算,实际还得看路况),它的电池大概能承受1500次循环。你要三年开个4万公里,差不多每天就0.3次充电,循环数还剩下多少?六七百次?那电池寿命可就告一段落了。
我还在琢磨一事。很多消费者不了解那个循环的限制,觉得只要充满就完了。可其实关键不光是充满的次数,而是充满到哪一百分比。通常,告别早期电池衰减,最好能在80%以下充放电,更温和一些。很多家庭版车主,惯充电到100%,所以电池寿命会缩短一些。
这个事情让我想到一个细节。有一天我问修理厂的师傅:你们怎么判断电池剩余寿命啊?他笑笑说:买电池时就能看出来,能跑多少次。不过他还补充一句,实际用起来还要看车主怎么养惯。我想,这就是个比喻:就像养宠物,要细心照料,不能太虐待。
但是,要说一点点吊诡的事情:其实生产成本差不多的,电池越好,价格越高。可怎么说呢,比如特斯拉的电池,能跑得更久,技术更成熟,成本当然也会反映在售价上。反倒那种低价电车,硬件方面用料差点,你就会发现,循环次数也缩水不少。
再讲个新鲜事。有个朋友在看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他说:三年后,免征购置税还能不能玩?我猜测(别告诉他,我也不确定):可能还会延长,但不一定。政策常有变,有点像。有时候心想:买车的时候,花个十万二十万,要考虑的东西可远比外面看得明白。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关键的是——你得知道自己要啥。你是那种每天上下班100公里,想省油又省事的主?还是偶尔深夜突发奇想想跨城旅游的?同样体积的车,电池容量不同,续航、循环寿命、保值率都能差出个几成。
贼奇怪的是,我刚才翻了下照片,在手机相册里一张去年开过的车照:那辆车其实挺普通,但电池用到都快换了,看着心疼。你试想,投资几十万的车,一年折旧率还能保持30-40%,电池寿命一旦掉链子,心里那块就是个炸弹。
所以,买车之前,我常建议:别只盯着车价,要看电池。货真价实的电池,能跑个三千次循环以上,你三年五年后还能剩不少色。低价车那块电池,循环少、掉电快,开着心里都躁。(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真的是鸡肋级别的问题。)
对了,你心里有没有困惑?像我以前也会糊涂:电池能跑3000次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感觉差不多算官方说法+实际体验的结合,当然没人能百分百保证——毕竟,保养、充电惯都影响它的寿命。
我猜你也会想:到底什么样的电池最靠谱?这个问题其实没法一刀切,毕竟每个厂家都在包装自己。只买车要多留点心,别只被表面迷惑。像我朋友那台车,续航昨天还掉到230公里左右,是不是电池到寿了?心里那根弦,可还是得自己把把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