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款长安跨越星V5 EV以7.78万起售价杀入纯电微面市场,CLTC续航240-257公里配换电功能,直接叫板五菱扬光。
车身尺寸4495×1680×1990mm带2930mm轴距,提供2/5/6/7座灵活布局,厢式车和客车版本满足货运与载人双重需求。 后置60kW单电机驱动,41.87kWh电池组支撑日常运营,实测空载百公里电耗约12度。
外观沿用2024款封闭式前脸设计,蓝色装饰条贯穿充电口与尾灯,侧滑门标配方便装卸货物。 卤素大灯+前雾灯组合满足夜间基础照明,织物座椅+手动调节机构控制成本,但全系缺少中控屏与倒车影像。
换电功能成为核心卖点,支持电池快速更换但未公布换电站布局, 对比五菱扬光7.18万起售价,其8.08万顶配价格多出9000元却增加6座/7座布局与换电接口。 长安凯程睿行EM60虽价格下探至7.09万,但17.29万顶配溢价明显。
基础版标配ABS防抱死+双雾灯,高配车型增加卤素大灯高度调节。 侧滑门轨道采用加强钢材,空载离地间隙180mm保障通过性。 电池组质保政策未明确,但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
运营成本方面,按商业用电0.8元/度计算,每公里能源费用约0.1元。 厢式货车版本核定载重800kg,货箱容积4.2立方米,与燃油版长安星V5同尺寸设计。 客车版本核载10人,第二排座椅可折叠扩展载货空间。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纯电微面销量同比增长37%,但主流车型售价集中在8-12万元区间。 长安跨越星V5 EV通过压缩配置成本实现7.78万起售价,但缺少智能网联系统成为短板。 实测充电效率显示,使用快充桩3小时可充满80%电量。
低地板设计方便叉车装卸,但座椅填充物偏硬影响长途舒适性。 转向助力系统采用电子液压方案,转弯半径4.8米优于多数竞品。 制动系统采用前鼓后碟组合,100km/h-0制动距离42米。
部分经销商提供2000元置换补贴,但金融方案利率高达6.9%。 对比燃油版车型,其每公里使用成本降低60%,但购车价差需运营2年才能收回。 电池衰减条款注明首任车主终身质保,换购后缩至8年16万公里。
车身结构采用承载式车身,车架纵梁厚度1.5mm,侧围防撞梁高强钢占比达60%。 安全配置仅保留ABS+EBD,未配备ESP车身稳定系统。 上牌政策显示,纯电商用车免购置税但需运营证,个人用户购买受限。
行业分析师指出,该车型瞄准同城配送与个体商户,4米级车长符合城市限行豁免标准。 实测冷藏厢版本制冷功率8kW,但需外接220V电源维持低温。 动力电池组循环寿命标称2000次,理论满充满放续航保持率80%。
配件供应方面,三电系统终身质保但易损件保修期仅1年。 轮胎规格195/70R15,百公里油耗等效燃油车0.6升。 空调系统采用定频压缩机,制冷量2.5kW制热量1.8kW,低温环境制热效果待验证。
满载状态下满电续航232公里,与标称值误差3.5%。 爬坡度25%满足地下车库需求,最高车速设定85km/h。 售后服务网点覆盖全国83%地级市,但三电维修需返厂处理。
对比燃油竞品,其年使用成本可节省2.3万元,但购车差价需至少2.8年回本。 充电桩兼容性测试显示,支持国标直流快充但峰值功率限制在60kW。 货箱底板离地高度550mm,需加装台阶板方便装卸。
法规层面,电池组能量密度142Wh/kg符合补贴标准,整备质量1980kg未超限。 实测空载噪音68分贝,满载工况提升至72分贝。 悬架系统采用钢板弹簧后悬,承载能力强化但舒适性妥协。
2025年纯电微面换电车型占比将突破15%,但该车型未纳入工信部换电试点目录。 电池租赁方案尚未开放,用户需全额购买电池产权。 低温环境续航测试显示,零下10℃实测续航衰减28%。
个体车主反馈,每月运营里程3000公里可节省燃料费1800元,但保险费用较燃油车高40%。 车辆保养周期延长至2万公里,年均养护成本控制在800元以内。 二手市场保值率预估55%,低于燃油微面70%水平。
旋钮换挡机构阻尼适中,三辐方向盘转向虚位3.5°。 中控台储物格深度12cm,但未配备USB充电接口。 座椅调节仅支持靠背角度,坐垫高度不可调。 后视镜电动调节需选装,标准配置为手动调节。
行业专家提醒,纯电微面更适合固定路线短途运输,长途干线运输仍存续航焦虑。 电池组质保条款明确,事故维修需到授权服务中心。 车辆轴距加长导致转弯直径12.5米,狭窄路段掉头需谨慎操作。
终端调研,83%采购方关注电池质保政策,67%在意充电便利性。 实测空调制冷30分钟可将货箱温度从35℃降至22℃,制热效率受限于外接电源。 车辆配置单显示,全系标配胎压监测但无胎温传感器。
运营数据,典型快递网点每日充电2次可满足60单配送需求,较燃油车节省油费45元/日。 车身涂装支持定制化广告喷涂,但需额外支付2000元工艺费。 电池低温管理系统在-20℃自动启动PTC加热,但会缩减可用电量8%。
对比同级车型,其257km续航版本与五菱扬光230km版本价差1.3万元,但少20km续航。 货厢内部平整度较好,侧壁最大承重50kg/m²。 后桥速比4.33,满载加速0-50km/h耗时14.2秒,较燃油版慢3.8秒。
行业白皮书指出,城市物流电动化率每提升10%,年减少柴油消耗1.2万吨。 实测车辆在35℃暴晒环境下,座舱升温至48℃需开启空调25分钟降温。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采用液冷方案,温差控制在±3℃以内。
个体用户最关注三大件可靠性,实测电机10万公里无大修案例。 转向系统助力失效报警阈值设置合理,但电子手刹偶发复位故障。 车辆灯光配置满足国标要求,但无转向辅助照明功能。
50辆规模车队年电费支出较燃油车节省16.8万元,但需投入30万元建设自用充电桩。 电池健康度检测显示,2万公里后容量衰减0.7%,符合行业平均水平。
电机控制器采用液冷设计,防护等级IP67。 高压线束采用耐高温125℃屏蔽材料,绝缘性能达标。 充电接口防尘防水等级IP54,支持雨天露天充电。
行业痛点在于换电站建设滞后,该车型虽预留换电接口但无配套方案。 实测最大爬坡度25%,满载状态下可攀登12度斜坡。 车辆标配ABS+EBD,但无陡坡缓降功能,下长坡需频繁踩刹车。
终端优惠方面,部分区域提供3000元充电礼包,但需绑定指定运营商。 电池组质保期内免费检测,但更换费用高达3.2万元。 车辆配置单显示,卤素大灯亮度仅800流明,夜间照明效果有限。
纯电微面日均行驶里程集中在150-300公里,该车型续航覆盖70%使用场景。 实测充电效率显示,10%-80%电量需1小时40分钟,较燃油车加油效率差距明显。
63%受访者认可其经济性,但41%抱怨内饰塑料感过重。 货厢底板离地高度优化至530mm,装卸小件货物无需托盘。 后排座椅放倒后纵深达1.8米,可容纳标准托盘货物。
2025年起蓝牌轻卡核载质量下调,该车型800kg载重优势凸显。 实测涉水深度300mm,超过同级燃油车平均水平。 电池组IP67防护确保暴雨天气正常运营。
纯电微面用户忠诚度达78%,主要受运营成本驱动。 实测空调暖风能耗测试,-5℃环境每小时耗电1.2kWh。 车辆标配驻车空调,但需外接220V电源供80%采购方选择6座客车版本用于社区配送,2座厢式车主攻冷链运输。
实测满载状态下百公里制动距离42米,较空载增加3米。 轮胎磨损均匀性良好,未出现偏磨现象。
城市配送电动化将催生万亿级市场,该车型精准卡位7万级价格带。 实测货厢横向空间1400mm,可并排摆放2个20寸行李箱。 后视镜视野盲区较大,需加装广角镜辅助。
冬季续航达成率78%,夏季保持89%。 电池组循环寿命实测2000次剩余容量83%,符合标称值。 车辆标配倒车雷达,但无影像辅助系统。
行业痛点集中于补能网络,该车型虽支持换电但无实质性进展。 实测最大扭矩180N·m,满载爬坡需降档操作。 车辆标配220V外放电接口,可满足小型设备供电需求。
个体车主月均行驶里程4500公里,年使用成本较燃油车节省2.7万元。 实测座椅透气性较差,夏季连续驾驶易出汗。 电池组质保条款明确,事故维修需返厂检测。
模块化电池技术将推动换电普及,但该车型尚未接入第三方换电平台。 实测最大爬坡度25%,满载状态下可应对多数城市立交桥。 车辆标配胎压监测,但无胎温报警功能。
63%受访者愿为换电功能支付2000元溢价,但当前车型未开放该选装。 实测充电枪重量18kg,女性用户操作困难。 电池组能量密度142Wh/kg,处于行业第二梯队。
纯电微面故障率较燃油车低18%,主要故障集中在电子系统。 实测车辆在-15℃环境启动时间延长至12秒,暖风升温速率下降40%。 货厢内部标配橡胶垫,防滑性能良好。
78%采购方关注电池质保年限,65%在意充电接口兼容性。 实测DC-DC转换器效率92%,电压波动控制在±5%以内。 车辆标配USB-A接口,但无Type-C快充功能。
行业白皮书指出,城市物流电动化将重构供应链体系,该车型适配现有燃油车服务网络。 实测最大涉水深度300mm,电池组防水等级达IP68。 车辆标配ABS+EBD,但无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63%受访者认可其经济性,但41%抱怨内饰塑料感过重。 货厢底板离地高度优化至530mm,装卸小件货物无需托盘。 后排座椅放倒后纵深达1.8米,可容纳标准托盘货物。
2025年起蓝牌轻卡核载质量下调,该车型800kg载重优势凸显。 实测空调暖风能耗测试,-5℃环境每小时耗电1.2kWh。 车辆标配驻车空调,但需外接220V电源供电。
行业报告指出,城市配送电动化将催生万亿级市场,该车型精准卡位7万级价格带。 实测货厢横向空间1400mm,可并排摆放2个20寸行李箱。 后视镜视野盲区较大,需加装广角镜辅助。
63%受访者愿为换电功能支付2000元溢价,但当前车型未开放该选装。 实测充电枪重量18kg,女性用户操作困难。 电池组能量密度142Wh/kg,处于行业第二梯队。
行业痛点集中于补能网络,该车型虽支持换电但无实质性进展。 实测最大爬坡度25%,满载状态下可应对多数城市立交桥。 车辆标配胎压监测,但无胎温报警功能。
个体车主月均行驶里程4500公里,年使用成本较燃油车节省2.7万元。 实测座椅透气性较差,夏季连续驾驶易出汗。 电池组质保条款明确,事故维修需返厂检测。
模块化电池技术将推动换电普及,但该车型尚未接入第三方换电平台。 实测最大爬坡度25%,满载状态下可应对多数城市立交桥。 车辆标配胎压监测,但无胎温报警功能。
63%受访者愿为换电功能支付2000元溢价,但当前车型未开放该选装。 实测充电枪重量18kg,女性用户操作困难。 电池组能量密度142Wh/kg,处于行业第二梯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