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捷途汽车计划在阿尔及利亚巴特纳省建设汽车组装厂,利用当地产业激励政策,深化全球布局。此举不仅助力阿尔及利亚汽车产业发展,还推动本地零部件生态系统建设。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加速国际化步伐,捷途汽车近日宣布将在阿尔及利亚东北部巴特纳省(Batna)建设一座汽车组装工厂,标志着其在北非市场的重要战略布局。
据阿尔及利亚当地媒体援引巴特纳省政府声明,捷途预计很快将启动该项目,采用半散装件(Semi-Knocked Down, SKD)生产模式,即将车辆部件拆解包装后运往组装厂进行重新组装。这种模式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并符合阿尔及利亚对本地化生产的要求。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阿尔及利亚生意经”系列第34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根据阿尔及利亚通讯社(APS)报道,捷途与阿尔及利亚工业部于上月签署了初步协议,旨在推动汽车产业本地化发展。
协议鼓励捷途等制造商更多使用阿尔及利亚本地生产的零部件,并通过投资建设备件生产设施,打造本地化供应链生态系统。
APS强调,“发展本地分包生态系统是这一策略的核心,旨在为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备件支持。”
巴特纳省政府表示,捷途工厂的建设将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预计初期将创造450个就业岗位,并计划日产80辆汽车。项目由阿尔及利亚本地企业Fondal与捷途合作,投资额达1.05亿美元。
此外,捷途承诺将逐步过渡到完全散装件(Completely Knocked Down, CKD)生产模式,并推动本地零部件制造,以进一步提升产业整合度。
值得注意的是,捷途的这一布局并非孤例。
另一家中国车企长城汽车(Great Wall Motor, GWM)今年3月宣布,将与阿尔及利亚本地伙伴合作建设汽车组装厂,以抓住阿尔及利亚市场稳步增长的机遇。
此外,菲亚特(Fiat)、起亚(Kia)和标致(Peugeot)等国际车企已在阿尔及利亚设有生产基地,显示出该国汽车产业的吸引力。
阿尔及利亚近年来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以减少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并降低车辆进口支出。
自2014年实施车辆进口禁令以来,该国通过税收优惠和土地支持等激励措施吸引外资。
2023年,阿尔及利亚重新开放汽车进口,但限制仅限于三年以内的新车,同时鼓励本地生产。
荷兰车企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已在阿尔及利亚塔夫拉维(Tafraoui)工厂启动生产,计划到2026年实现35%的本地化率。
与此同时,捷途也在拓展中东市场。
据《阿拉伯商业情报》(AGBI)报道,捷途也计划在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建设制造工厂,作为进入阿联酋及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的跳板。
捷途国际业务总裁表示:“海湾地区是全球最富裕的区域,我们希望以迪拜为基地,年销20万辆汽车,成为区域市场领导者。”
业内分析指出,捷途选择阿尔及利亚和迪拜作为海外生产基地,反映了中国车企在全球化过程中对新兴市场的重视。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曾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已在非洲和中东市场迅速扩大份额。2024年,中国品牌在阿联酋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6%,市场份额达7%。
然而,阿尔及利亚汽车产业并非没有挑战。
2017年,该国曾因“伪装进口”争议暂停新车组装项目,导致部分车企如起亚关闭生产线,1200名工人失业。
此外,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阿尔及利亚在2020年的营商环境排名位列全球第157位,政策不确定性和基础设施限制可能对新项目构成风险。
尽管如此,捷途的入局仍被视为阿尔及利亚汽车产业复苏的积极信号。《每日新闻报》(El Watan)评论称,捷途和长城等中国车企的到来,将推动技术转移和就业增长,助力阿尔及利亚实现500万辆年产量的目标。
捷途汽车在阿尔及利亚和迪拜的布局,展现了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高瞻远瞩。
凭借政策红利和本地化战略,捷途不仅为北非和中东消费者带来高性价比产品,也为当地经济多元化注入新动能。
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本地化挑战,捷途的海外征途仍需谨慎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