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我逐步梳理了新势力头部车企的成长轨迹,相较于那些早已被市场反复探讨的头部品牌,几家曾风光一时、如今正寻求复苏的掉队车企,反倒具备更强的研究意义。
哪吒推进重组计划、高合拿到资本注入、威马宣布新车发布活动,这些动态让人不禁回望2022年的车市热潮——这三家车企当年曾与蔚小理并肩齐名,如今却在行业整合中历经波折,它们的起落背后,暗藏着新势力造车行业的生存法则。
2022年是哪吒汽车发展的巅峰阶段,自成立八年以来,依托哪吒U、哪吒V两款核心产品,该品牌以15.2万辆的年销量成功拿下新势力销量冠军。
哪吒V的售价区间在7-9万元,却配备了2420毫米的轴距和超四米的车身长度,以小型SUV的产品定位对标同价位的微型车,精准匹配了十万级市场对空间表现的核心诉求;哪吒U的定价虽在11-16万元,省去了无框车门、高阶智能驾驶等配置,却凭借越级的后排空间,满足了家庭用户的实用需求。
这种低价高配置、聚焦空间优势的发展策略,让哪吒在性价比赛道稳稳立足,一度被市场称作车市“性价比典范”。
威马汽车的起步则自带创始人沈晖的行业影响力。作为曾主导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行业资深人士,沈晖在2015年创立威马后,坚持自主建设工厂、布局主流消费市场的发展路径。2018年首款产品EX5正式上市,2019年便以1.68万辆的销量跻身新势力行业第二。
威马主打11-21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定位于“普通消费者的新能源出行优选”,凭借扎实的制造功底和广泛的渠道布局,早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累计融资金额一度达到350亿元,成为资本眼中极具潜力的企业。
高合汽车则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高端发展路线。创始人丁磊凭借在上汽集团和地方政府的任职经历,于2017年创立高合后,直接进军60-80万元的超高端市场。
2020年首款车型HiPhiX上市,凭借独特的展翼门设计、高端的配置水平和精良的制造工艺,成为新势力中的豪华代表,2020-2021年累计销量突破8000台,成功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后续推出的HiPhiZ延续了高端定位,定价保持在60万元以上,力求进一步巩固品牌的豪华形象。
三家车企的发展转折,均始于行业竞争格局的剧烈变化。
高合坚持“自上而下”的产品布局策略,两款高端车型的定位相互重叠,用户群体覆盖范围有限。2022年后,头部车企纷纷向中高端市场发力,高合此时向下拓展已遭遇激烈的红海竞争,HiPhiY上市后未能实现销量突破,最终因资金链问题陷入发展困境。
哪吒在2023年的价格战中做出了不当决策,既未跟随市场趋势降价以稳定销量,反而推出了20万元级别的哪吒S和跑车哪吒GT,偏离了核心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哪吒GT全年销量仅百余台,错失了主流市场的发展机遇,即便后续推出的哪吒L表现出色,也难以扭转资金链断裂的不利局面。
威马的衰落则源于缺乏鲜明的品牌特色。相较于头部车企在服务质量、智能驾驶、增程式技术等领域的突出优势,威马始终以“可靠实用”为品牌定位,产品缺乏差异化亮点。
早期EX5出现的质量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品牌口碑,后续推出的EX6未能成功打开中高端市场,销量增长速度持续落后于行业同行。尽管威马的融资能力较强,但未能抓住上市的最佳时机,多次冲击科创板、港股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因资金储备不足退出了主流竞争行列。
回顾这些车企的发展历程,新势力造车行业的生存关键,不仅在于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更在于企业的战略调整灵活性与资本运作能力。头部车企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核心原因在于尽早完成上市融资,积累充足的资金储备以应对行业竞争。
而哪吒、高合、威马要么因战略僵化、要么因定位模糊、要么因上市受阻,最终在行业洗牌中被淘汰。
如今这三家车企正尝试重新开启发展征程,它们后续能否打破过往的发展困境,还需要在产品定位、资本运作等方面找到新的突破方向,这也为仍在赛道上拼搏的新势力车企提供了宝贵的行业经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