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汽车员工购车离职话题惹争议!
失业君小编 | 文
Leah Newhouse | 图
近日,深蓝汽车因一场“员工购车可离职两个月再返岗”的言论被推上风口浪尖。公司CEO在活动中公开表示,购买旗下车型G318无忧穿越版的员工可申请离职“野一下”,玩两三个月之后公司再召回返岗。这一看似“人性化”的举措,背后却暗藏法律风险、员工权益隐患与市场策略争议,折射出新能源车企在激烈竞争下的焦虑与试探。
深蓝汽车2024年累计交付24.3万辆,虽同比接近翻倍,但未完成年度目标,且净利润亏损15.72亿元。其主推车型G318今年1-4月销量呈增长趋势,但仍需进一步打开市场。在财务承压的背景下,CEO提出“购车即享离职假期”的承诺,表面上是为员工提供自由探索生活的机会,实则可能暗含多重动机:
①短期销量刺激:通过员工内部购车消化库存,快速提升销量数据。深蓝2025年推出多项购车补贴(如至高4.5万元兜底补贴),员工购车叠加企业优惠,可形成“内部促销”效应。
②人力成本优化:员工主动离职期间,企业无需支付工资或赔偿,若后续未召回,则变相减少用工成本。网友质疑此举可能“省工资、避赔偿”。
③品牌话题营销:通过争议性言论制造舆论热度,吸引公众关注,弥补传统广告投放的不足。
离职员工次月可重新入职且岗位不变时不需重设试用期,但深蓝的“召回”承诺存在多重法律不确定性:若员工离职后未签订返岗协议,企业无法律义务必须召回。律师分析指出,此类口头承诺缺乏书面保障,员工可能面临“车财两空”风险。若员工返岗后岗位调整,企业能否重设试用期?《劳动合同法》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但实际操作中若岗位变动,可能存在灰色地带。离职期间社保断缴、工龄计算等问题可能影响员工权益,尤其是年假、医疗等福利。
有网友爆料,“员工价购车”其实是汽车行业里常见的营销套路。具体操作是,车辆先登记在员工名下,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过户,这样一来,车辆就变成了“二手车”,保值率自然就大打折扣。要是公司要求员工购车后短期内不能转手,就可能引发一系列争议。比如,员工离职后如果不返岗,车辆过户的手续可能会变得复杂,甚至可能产生产权纠纷。而且,员工一旦离职,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车贷的压力就会陡增。要是员工返岗的承诺没有兑现,他们可能会因为购车负债而与企业产生矛盾,这对企业内部凝聚力无疑是一种损害。
失业君小编觉得,深蓝事件其实反映了新能源车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它们需要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又必须小心避开法律和伦理的风险。像特斯拉就曾推出过“员工购车享股票期权”的优惠,但深蓝的“离职返岗”机制因为涉及劳动权益问题,所以争议性更大。
当前,车企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激进创新和合规经营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员工福利”为名的促销活动,必须确保透明度和契约保障,不能演变成变相的压榨。劳动部门也需要对此类“灵活用工”模式保持警惕,明确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车企在追求销量增长的同时,应该避免把员工和消费者的权益对立起来,损害品牌的长期价值。
总之,深蓝汽车的“离职返岗购车”策略,既是市场焦虑的产物,也是劳动权益模糊地带的试探。企业若想真正赢得员工与消费者信任,需在创新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毕竟,一辆车的价值不应以员工的职业生涯为赌注,而一个品牌的崛起更不能建立在权益透支的沙丘之上。
议
网友热议
@Rors艾芳儿(IP京):
这不就是变相让员工自掏腰包冲销量?买完车‘被优化’了找谁说理去?新能源内卷也不能拿员工当炮灰啊!
@硬核赛柯(IP津):
这又是哪一计?离职两个月社保断缴、工龄清零,回来还要重新适应,这福气给你要不要?深蓝法务部连夜改劳动合同了吧?
@海角Harbor(IP黑):
这波操作我给满分!既上了热搜又清了库存,建议友商学习:买我家手机送‘辞职环球旅行套餐’。
@八杯冰媒(IP桂):
普通人买车是消费,打工人买车成KPI。卖不出去的车让员工接盘,和强摊理财产品有啥区别?
@虎妞cherry996(IP豫):
特斯拉员工购车送股票,深蓝购车送‘离职体验卡’,这格局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NAFTA_Insider(IPHK):
细思极恐:离职期间要是找到高薪工作,厂家是不是还能收笔‘赎身费’?新能源版《楚门的世界》了属于是。
最后一条,
玩的溜溜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