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万元买一辆能跑305公里的电动车,听起来像是给普通老百姓的福利?别急着感动,这背后藏着的,是新能源时代最残酷的生存游戏。
当吉麦骏驰EK带着它那圆润可爱的造型和"亲民"价格登场时,多少工薪家庭会眼前一亮?毕竟在这个油价疯涨的年代,能省一点是一点。可仔细看看配置单,卤素大灯、织物座椅、手动空调,连安全气囊都只给前排配了一个。这哪是造车?分明是在玩俄罗斯轮盘赌——赌你运气够好,不会遇到需要更多安全配置的意外。
看看那些在烈日下骑着电动车送外卖的身影,看看那些为了省下几块钱公交费宁愿步行几公里的老人。他们不是不想要更安全的出行方式,而是被生活逼到了墙角。6.58万对他们来说不是小数目,可能是一个家庭半年的积蓄。可车企给他们的,却是把成本压缩到极致的"移动铁皮盒子"。
更讽刺的是,当我们把目光转向那些动辄几十万的高端电动车,全景天窗、自动驾驶、真皮座椅一应俱全。这个社会正在用价格把人的生命明码标价——有钱人的命值钱,所以配得上最好的安全配置;穷人的命便宜,给个铁皮壳子凑合着开就行。
还记得去年那起微型电动车车祸吗?一辆售价不到5万的车,在轻微碰撞中就像易拉罐一样变形,车主当场殒命。当时网上有人说"穷就别开车",这种论调何其冷血!穷人就不配拥有安全的出行权利吗?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用钱包厚度来衡量生命价值了?
那些坐在空调房里的车企高管们,你们摸着良心问问自己:当你们把成本压缩到极致时,有没有想过这些车最终会开到谁的手上?是那些为了生计奔波劳碌的普通人,是那些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父母,是那些年迈却还要自食其力的老人。他们信任你们的产品,而你们回报他们的,是什么?
监管部门的同志们也该醒醒了。新能源补贴发了这么多年,标准是不是该从"续航里程"转向"安全底线"了?为什么允许这些连基本安全配置都凑不齐的车辆上路?难道发展新能源的代价,就是要用普通人的血肉之躯来铺路吗?
我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但科技首先应该尊重生命。当一辆车的价格标签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出行安全时,这个行业需要的不是更便宜的价格,而是更有良心的底线。毕竟在生死面前,没有人应该因为贫穷而低人一等。
下次当你看到又一款"亲民"电动车上市时,别急着为低价欢呼。先问问:这便宜,是用什么换来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