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之争是越来越激烈了? 增程式混动 在市场上确实火得一塌糊涂,理想、问界这些品牌靠着增程技术赚得盆满钵满。但就在大家都在跟风做增程的时候, 长城汽车 却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做增程,还公开“炮轰”增程技术。长城汽车总裁穆峰甚至放话:“ 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这话说得够狠的吧?那长城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偏偏要和市场“过不去”?
洗衣机哲学:一个比喻道破技术本质
说实话,长城这次用洗衣机来比喻增程和Hi4的区别,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王超 说得很形象: 如果增程是“洗+甩”的洗衣机,那么Hi4就是“洗+甩+烘”的洗衣机 。
这个比喻乍一听挺幽默,但仔细想想还真有道理。增程车就像只有洗和甩功能的洗衣机,虽然能用,但功能单一。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轮,就像洗衣机只能洗和甩,但不能烘干。而 Hi4技术 呢?它不仅有增程模式,还能让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就像多了“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功能更全面,体验自然更好。
要我说,这个比喻确实挺到位的。你想想,买洗衣机的时候,如果价格差不多,你是选择只有洗甩功能的,还是选择洗甩烘一体的?答案显而易见吧? 长城就是想告诉大家:既然技术能力允许,为什么要给用户提供功能“阉割版”的产品呢?
技术门槛vs效率之争:增程到底哪里“落后”了?
估计很多人看到长城这么“怼”增程技术,心里都在打鼓:增程真的有这么不堪吗?坦白讲,长城的观点确实有它的道理。
穆峰认为增程技术门槛、系统成本、开发难度都比较低 ,这话听起来有点“装杯”的感觉,但从技术层面来看,确实是这样。增程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移动充电宝”,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只负责给电池充电。相比之下, Hi4这种混联系统要复杂得多 ,需要精确控制发动机和电机的协同工作,技术难度确实更高。
更关键的是效率问题。长城方面的数据显示, 在高速爬坡场景下,Hi4比增程系统效率能高出15%到20%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增程系统的能量传递链路太长了:汽油→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电机→车轮,每一步都有能量损失。而Hi4在中高速场景下可以直驱,能量传递路径更短:汽油→发动机→车轮,效率自然更高。
有朋友可能会问:那增程的优势呢?确实,增程在城市低速场景下表现不错,而且技术成熟度高。但长城的逻辑是: 既然我能做更好的,为什么要将就着用落后的?
四驱普及的野心:Hi4不只是技术秀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长城就是在“秀技术”,故意搞得很复杂。但其实, 长城的真正野心是想推动四驱技术的普及 。
传统的机械四驱系统成本高、油耗大,普通消费者很难接受。但 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 就不一样了,它通过前后轴分别布置电机,实现了智能四驱,不仅成本更低,能耗也更合理。想想看,以前四驱都是越野车和豪华车的专利,现在通过Hi4技术,普通家用车也能享受四驱的乐趣。
而且, 长城针对不同车型还开发了多个版本的Hi4系统 :中型车有Hi4,中大型车有Hi4性能版,越野车有Hi4-Z和Hi4-T,甚至重卡都有Hi4-G。这个布局可以说是相当全面了。
从市场定位来看,长城主要聚焦SUV和越野车市场,这些车型的用户对四驱需求更强烈。特别是像坦克这样的越野品牌,主要面向西部长途自驾场景,那些地方充电桩还不够普及, Hi4的低油耗和四驱能力确实更适合这种使用场景 。
大实话时间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长城的选择其实挺有道理的。 增程技术确实是个过渡方案,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长期来看确实算不上最优解 。长城作为一个技术导向的企业,选择更有挑战性、更有前瞻性的Hi4技术路线,体现了它的技术自信和长远眼光。
市场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增程车型在市场上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说明了一切。 但技术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今天的热门技术不一定就是明天的主流 。
从洗衣机的比喻来看,消费者当然更愿意选择功能更全面的产品。但前提是价格要合理,体验要到位。 长城的Hi4技术如果能在保证成本优势的真正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那它的坚持就是有意义的 。
你觉得长城这个“不做增程”的决定怎么样?是技术上的自信,还是营销上的噱头?如果是你,会选择功能相对单一但成熟可靠的增程车,还是功能更全面但相对复杂的Hi4车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