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车水马龙的4S店门口吗?如今只剩破败门脸。根据近期一组爆炸性数据,截至今年,全年约1500家4S店相继关门大吉。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汽车销售“顶流”,如今却集体“遇冷”,不禁让人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的车主,尤其是那些习惯依赖4S店的一拨老驾驶员们,该何去何从?更关键的是,这场“倒闭潮”背后,藏着的会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革信号吗?
说到4S店,那真是从前的“汽车圣地”。就像老外逛哈利·波特园,我们走进4S店也觉得高级!它不仅有汽车展示区,试驾、保养、维修一条龙服务样样俱全,甚至还备好咖啡机和沙发伺候你,像来到了一个五星级会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这种4S店模式却在悄然改变局势。特别是在过去的三年里,光是2023年就有1500家4S店歇业。有些难以为继的店直接就贴上了“出租”或者“售罄”的告示,甚至门口还被消费者贴满了讨钱的维权海报。可,这些4S店离开的买车、修车的人真的变少了吗?
这个问题得从头说起。曾经的4S店就像是汽车销售的“主战场”。你想买车,肯定得先去看4S店,彼时的4S店不仅卖车,还提供维修、配件和售后服务,包办得舒舒服服。这种模式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还让4S店老板赚得盆满钵满。一个热门汽车品牌的4S店,月销量轻松破百,谁不眼红?
可风云突变,尤其是近几年,市场竞争突然变得激烈。车企们一窝蜂涌入市场,推出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车型,而4S店为了抢客户开始打价格战,利润当然也随之缩水。有些地方同一品牌的4S店挤在一个街区,结果是“僧多粥少”,大家一起赔本赚吆喝。而后背地还有一个全新的“大佬”——新能源汽车开始角逐战场。新能源汽车直销的模式就像是“自贸区”,绕过了4S中介,直接触达客户。你谁价格低、效率高,谁就能抢占市场,而4S传统模式下的臃肿和成本高成了致命弱点。
就拿售后服务来说,以前人们买车时都很看中4S店的技术和服务,不过电动车的维护远不像燃油车那么复杂,反倒是街边的小修理铺和独立车行因为价格透明、人性化,开始吸引消费者。如果说客户流失和价格战是压死骆驼的前几根稻草,那么新能源车的崛起直接成了致命一击。
我们看到的是老牌4S店大门紧闭,走向关门大吉——门头上落满灰尘,连维修厂里的工具都被蜘蛛网占了;另我们却似乎迎来了汽车销售和服务新生态的假性繁荣。消费者不再一股脑地挤上4S店,而是追求多元化体验。互联网巨头介入后,有些车企甚至推出了线上的直销平台,直接让客户在家点鼠标就能买辆车,轻松送到家门口。
这种看似方便的模式在消费者心中确实圈了不少粉,可再仔细打量,问题也随处可见。比如车主投诉有些直销平台销售人员的服务含糊其辞,也有许多新能源车买家抱怨,明明是新车,怎么修一次少不了两三千。而且即便不幸4S店退出市场,也并不代表传统经销商就会被完全淘汰。在一些消费者心中,比如那些对智能产品“心存戒备”的老龄车主,还是觉得车行里有真人解说和目视实物才能放心买车。
可就在所有人以为4S模式即将彻底瓦解时,一些4S店却杀回来了,甚至还赚得风生水起!北京一家老字号的4S店,去年收入骤降,眼看到手的市场就要打了水漂,可老板硬是灵机一动,搞出了一个“混合展厅”。什么意思?就是一楼展示燃油车,二楼展示新能源车。如果说之前的店是“大鱼缸”风格,如今这家却更像一家体验馆,甚至专门辟出区域做VR模拟驾驶。结果,变革不到半年,客流量神奇般地反弹,订单量也逐月增长。
还有一家广东的4S店,也是去年大跌眼镜地亏损,老板差点就撤了。但万般无奈中,他加码了二手车和汽车美容服务,并着重强化售后评价管理,顺便搞了一套价格透明化的后续维修方案,居然也慢慢熬了回来。消费者明显对这种透明机制买账,就像人们去超市买菜,标价清楚,心理舒服。
表面上这些转型的4S店似乎有了一条生路,但我们冷静冷静再琢磨一下,真的能行得通吗?新能源汽车这种低成本、低维护的属性,注定侵占传统4S的市场。别的不说,4S 店动辄几十万的运营成本是绕不过的坎:你得付员工工资、场地租金、器材购入、维护更新,这些费用对于一辆赚不了几个钱的车来说就是底层的电锯——割得人疼。
在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4S店跑得并不轻松。与动辄砸下百亿预算的大型互联网车企比,传统4S店就像闹市里卖菜的摊位。你看那些被迫上线的4S实体店后补充的线上服务,开了没两个月,测评区堆满了差评,说的全是操作困难、服务跟不上之类的问题。
各方阵营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车企更喜欢用直销模式直接接触消费者,从用户下单、上牌、交付到售后,一套服务流程解锁了,结果就是传统4S店连一地鸡毛都捡不着。至此,4S店再想向车企“要补贴、拿返点”,恐怕就跟蚂蚁撬动大象一样难了。
从某种意义来说,4S店的衰落并非偶然。它其实反映了传统经销模式在新的消费环境中的疲态和转型滞后的板结—就好比当年的DVD店突然发现人们开始在网飞上追剧,而很少有人再买实体光盘。面对消费者多元化的选择需求,如果继续抱着过时的模式不放,结果只能被市场拒之门外。即便一些4S店在转型中偶尔站稳了,也只能算是在夹缝中求生,谁又能保证它们下一个拐点会不会变成断崖呢?
赞美4S店的成功转型固然可以,但这难道不是其上一次变革滞后的结果吗?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曾经紧锁眉头的车主呢?他们敲开一个又一个紧闭的大门,只为个基本售后保障,这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哀吗?
看完这场4S店的大溃退,你会不会也担心起自己的车离家更远了?电动车虽然好,可以后谁来修,谁来保障售后服务?传统车企模式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在这场残酷的商业博弈中,未来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会给我们这些普通车主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还是更失望的答案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