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挺有意思的,值得咱们普通人聊一聊。
这事儿的主角是广汽集团,就是生产传祺、埃安这些车的大厂。
他们的董事长冯兴亚,最近公开站出来说了句大实话,他说:“我们当年看走眼了,没搞明白大家对开车跑长途没电的担心有多严重,觉得插电和增程这些又能烧油又能用电的车只是个临时方案,结果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这话说得非常实在,一个这么大国企的掌门人,能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认自己公司在发展方向上犯了判断性失误,这可不常见。
这不光是认个错那么简单,它揭示了这家汽车巨头正在经历一次非常重要的方向调整,可以说是在新能源这条高速公路上,来了一次紧急的掉头。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广汽怎么会在混动车上犯错误呢?
要说起来,广汽在这方面其实是咱们国家最早的探索者之一,算得上是“老师傅”了。
早在十几年前,大概是2009年的时候,当很多人还不知道新能源车是啥玩意儿,广汽就已经研发出了第一款插电混动车。
这种车,平时上下班可以用电,成本低,跑长途又能加油,很方便。
到了2014年,他们又搞出了国产第一款增程式电动车。
这个增程式就更有意思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辆纯电车,但是车上自己背了个小型的汽油发电机,就跟咱们手机用的充电宝一个道理。
车轮子永远是电机驱动的,开起来和电车一模一样,安静又平顺。
要是电快用完了,发动机就启动发电,让你能继续跑,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去加油站加油,彻底没有了跑不远的顾虑。
你看,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增程混动,广汽当年都玩得很明白,绝对是走在前面的。
可就在2017年前后,广汽内部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决定。
他们经过研究判断,觉得增程这种带着“充电宝”的模式技术上有缺陷,不够先进,未来的世界一定是纯电动车的天下。
于是,他们下了一个大赌注:把主要的精力和资源全部押在纯电动车上,并且为此专门打造了一个新品牌,就是我们现在满大街都能看到的埃安(AION)。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好像很有远见。
毕竟,纯电动代表着零排放,是技术发展的终极方向,这个故事听起来也更吸引人。
而且,埃安这个品牌也确实非常争气。
在2023年,埃安的销量一下子冲到了48万多辆,比前一年暴涨了77%,成了那些造车新公司里的领头羊。
那段时间,广汽可以说是风光无限,感觉自己已经稳稳地抓住了通往未来的车票。
但是,市场这个东西,变化总是比计划快。
就在广汽为纯电路线的成功感到自豪的时候,风向悄悄变了。
从去年开始,以理想汽车和华为合作的问界为代表的增程式和插电混动车,突然就火了起来,销量一个劲儿地往上涨。
理想汽车靠着“可油可电,没有里程焦虑”这个大卖点,成了很多家庭买车的首选;问界M7更是卖到了一车难求的程度。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广汽董事长提到的那个词——“里程焦虑”。
这个焦虑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太真实了。
你想想,你买个纯电车,在城市里开开,每天回家充电,确实很省钱也很舒服。
但是,一旦遇到五一、十一这种长假,你想开车带着家人回几百公里外的老家,或者去远点的地方自驾游,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
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会不会排起长队?
一个队排一两个小时,本来几个小时的路程可能要开上一天。
万一堵在半路上,眼看着电量一点点往下掉,那种紧张感谁能受得了?
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现实困扰,让理想、问界这些混动车型找到了突破口。
它们完美地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既能享受电车在城市里的经济和安静,又能像油车一样随时加油跑长途,彻底打消了人们对续航的恐惧。
市场的选择是最直接的证明。
相比之下,曾经一路高歌的埃安,进入2024年后,销量开始有些跟不上了。
这张市场的成绩单,毫不留情地告诉了所有汽车厂家:在目前充电桩还没有像加油站那样普及的阶段,能解决里程焦虑的混动车,才是更多消费者心里的“香饽饽”。
面对这个情况,广汽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问题所在。
冯兴亚董事长现在明白了,他们之前认为混动只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方案,这个想法太理想化了。
只要我们国家的充电设施一天没有做到完全方便快捷,那“里程焦虑”就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所以,增程和插电混动车,并不会很快被淘汰,而是会和纯电动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起存在,共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认识到错误之后,广汽的行动非常迅速,可以说是立刻掉头,准备把失去的阵地给抢回来。
他们宣布,旗下的高端品牌昊铂,下个月就要推出第一款增程式的车型。
而且从今年开始,广汽旗下的传祺、埃安、昊铂这三个品牌,要一口气推出16款新的混动车,价格从几万块的家用车到三十多万的中高端车全覆盖。
这个架势,就是要用密集的产品攻势,重新杀回混动市场。
其实,广汽的这种转变并不是个别现象。
现在整个中国的汽车市场,大家看得都越来越清楚。
吉利、长安这些大厂,也都在拼命地推出自己的混动技术和新车型。
而那个靠增程混动起家的理想汽车,在站稳脚跟之后,也开始着手开发纯电动车了。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中国的汽车企业们越来越务实,不再去争论哪条技术路线是“唯一正确”的,而是都明白了,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就是好技术。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这绝对是件大好事。
车企们竞争越激烈,提供的选择越多,我们就能买到技术更好、价格更合适、也更符合我们自己实际用车情况的车。
广汽这次坦诚认错并迅速调整,展现了一个大企业的责任和灵活性。
接下来,就看他们这轮混动产品的“大反攻”能不能成功赢回市场了,这无疑将是下半年车市的一大看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