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400降价15万仍无人问津?老张在川藏线开了半年后,终于明白为什么同行的普拉多车主偷偷竖起大拇指
老张那台敦煌紫的坦克400刚停在加油站,隔壁车位的陆巡车主就凑过来:“哥们儿,你这车跑川藏线感觉咋样?”老张笑了笑,指着轮毂上还没清干净的泥:“前天通麦天险那段塌方路,我是唯一开着空调听着歌上去的。”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懂行的都明白——那段碎石坡度超过45度,普通SUV上去基本靠祈祷。
这半年跑下来,老张对坦克400的感受挺复杂。出发前4S店销售把配置表翻了个底朝天,什么850马力、4.3秒破百、激光雷达,听得人头晕。但真到了无人区,那些数字才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那天在阿里地区遇到暴雨,积水漫过半个车轮,老张习惯性地打开差速锁——咔嚓一声,前中后三把锁0.2秒响应,车轮像长了爪子似的扒着路面往前拱,后视镜里那台号称越野强悍的合资车已经抛锚在水坑里。
不过这车也不是没槽点。最开始老张觉得那套Hi4-Z混动系统有点多余,2.0T发动机配前后双电机,城里开纯电模式能跑200公里,听着挺美,实际上川藏线很多地方根本没充电桩。后来在理塘住了三天,每天早上插着酒店的16A插座充电,才发现这玩意儿的妙处——白天翻山越岭发动机拼命干活,晚上用市电补满电池,第二天进城采购又变成纯电车,油费省了不少。至于那个800V快充,老张在成都体验过一次,16分钟从30%充到80%,够喝杯茶的工夫。
说到设计,老张当初订车就是冲着敦煌紫去的。4S店里摆着黑、白、灰三种常规色,看着挺稳重,但总觉得少了点意思。销售说这紫色灵感来自莫高窟壁画,8层漆面工艺,阳光下像流动的金沙。老张当时还半信半疑,真开出去才发现回头率确实高——尤其在然乌湖停车拍照,好几个小姑娘围着车转悠,问这什么牌子。后来老张才知道,这车的女性车主占比接近四成,估计跟这骚气的配色有点关系。
车机系统是个意外惊喜。老张之前开过的越野车,中控屏基本只能导航听歌,语音助手蠢得像复读机。坦克400这套Coffee OS倒是挺聪明,有次在高原上冻得够呛,老张随口抱怨了句“快冻死了”,空调自动调高温度,后排座椅加热也开了。还有一回在无人区扎营,想打开后备箱的12V电源煮泡面,直接喊了句“准备做饭”,探照灯、电源、尾门一起动了。这种细节挺讨人喜欢,虽然偶尔也会误触,但总比死板的按键强。
真正让老张服气的,还是那套解耦四驱。传统越野车的机械四驱反应慢,遇到突发状况经常半天才醒过神。坦克400的电控四驱能实时分配前后桥扭矩,沙地脱困时后轮突然打滑,系统0.1秒就把动力切到前轮,车身稳稳当当就出来了。老张有次在色季拉山遇到结冰路段,眼看着前车滑出去好几米,他这边车身刚晃,ESP和四驱联动把车拽回来,出了一身冷汗。
至于那些智能驾驶功能,老张用得不多。高速NOA在川藏线基本没用武之地,倒是回成都市区时试了几次城市NOA,变道、避让都挺稳,就是遇到加塞车辆会突然刹车,后面跟车的司机估计得骂娘。还有那个自动泊车,老张在理塘县城停车时试过,车位窄得只比车宽20厘米,系统愣是挪进去了,周围藏族大叔看得直拍手。不过这玩意儿在高原反应严重,GPS信号飘忽,经常定位偏差好几米。
车里那套“冰箱彩电大沙发”老张最开始觉得鸡肋,越野车要这些花里胡哨的干嘛。真到了纳木错扎营,从冰箱里拿出冰镇啤酒,躺在放平的后排座椅上看星星,才觉得这钱花得值。那个5.4升的冷暖箱能从零下6度调到50度,老张试过把刚煮的奶茶放进去保温,两小时后还是烫的。后排那两块15.6英寸吸顶屏,老张儿子拿来接Switch玩塞尔达,全程安安静静,省了不少心。
油耗方面,老张这台Hi4-Z版本表现有点两极分化。市区纯电模式下几乎不烧油,跑长途综合下来大概百公里十二三升,考虑到这车重两吨多,动力储备又足,也算说得过去。老张在理塘遇到过一位开柴油版坦克400的大哥,对方说他那台车百公里只要七点多升,续航能跑一千五百多公里,专门用来跑长途穿越。各有各的活法,看需求选择吧。
半年跑下来,老张对坦克400的评价大概是:这车适合那些既想玩越野,又不想太遭罪的人。硬派的底子配上电动化和智能化,像是给传统越野车装了个现代化的脑袋。至于值不值那个价,老张觉得得看怎么用——如果只是城里代步偶尔郊游,确实有点杀鸡用牛刀;但要是真打算深入无人区,这车提供的那些冗余配置,关键时刻或许能救命。
说到底,车这玩意儿跟找对象差不多,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老张那天在加油站跟陆巡车主聊了半小时,临走时对方说了句:“下次进藏,我也考虑换个带电的。”老张没接话,只是笑笑——有些体验,不上路是说不清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