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这位被大家称作“车疯子”的家伙,一开始穷得连根葱都买不起,但他凭着一股拼劲,把吉利汽车集团捣鼓出来。从当初的放牛娃变成了汽车界的大咖,真是个逆袭典范!
这位从浙江台州起步的老板,身上有浙商那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敢于冒险,这也是李书福把生意搞得风生水起的秘诀啊!随着新时代汽车新观念的兴起,李书福可又在重新调整他的经营策略咯。
这句话啥意思呢?你能给我说一下吗?我好好整一整!
八十年代,咱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开跑了,小李书福才20岁,那会儿不少邻居和老乡都纷纷出门找钱。当时的浙里人,基本上都是去外头干服务活,开个小铺子自己赚钱。
李书福跟他老爹说要闯荡江湖,老爸爽快地给了他120块,让他去试试。结果李书福迅速买了一台相机,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给人拍照,那可是当时的自由职业啊!
过了六个月,李书福赚了个万儿八千,放在那时候,那可真是一笔巨款啊!于是他不再给别人跑来跑去拍照,干脆就在家附近开了个照相馆。因为他对事儿上心,服务又好,这照相馆居然生意兴隆!
李书福心里不踏实。有一回他在冲洗照片时忽然灵光一闪,要是能从污水里抽出金属,那赚钱的速度可比开照相馆快多啦!
1984年,李书福关掉了拍照的小店,跑去台州的一家做冰箱配件的工厂上班。几年忙活下来,他手里攒下一点儿钱,就果断开了家冰箱生产厂。
八九年那会儿,李书福造的北极花冰箱在浙江卖得火热,全国同行里也是翘楚,27岁的他身家早已破千万,简直是赚钱的小能手!
没想到国家搞起了电冰箱的限制,李书福只好放弃自己的公司,心里还琢磨着创业梦就跑到深圳上学。上学期间,他发现深圳有种进口的装修材料,心里一阵激动,觉得将来在国内绝对会热卖!
李书福这位对装修知识一知半解的小伙子,脑袋一热,决定把这种装修材料搬到台州去赚钱!于是,他和自己几个兄弟在台州开了个厂,专门搞这个材料的生产,开始大展拳脚。
果真当地买家多得跟苍蝇似的,李书福又捞到一笔,搞装修材料也发了一笔横财,让他飘飘然,以为房地产也是条发财路,于是,他就拎着钱一溜烟跑去海南,大干房地产去了。
可是,现实就像一块冰棍,李书福在海南搞房地产赔得一塌糊涂,孤零零的他又回到了身无分文的境地,灰头土脸地从海南跑回了台州老家。
李书福回到台州老家,沉思了好一会儿,走出门去逛街,结果瞄见一堆摩托车小工厂和零部件厂家,居然还有台州市政府拉着一帮创业伙计去看一个摩托车厂!
李书福一拍脑门,决定要自己开厂挣钱。他想了想,家乡台州最靠谱,哪儿比得上这块宝地,别的地方限制多得很,领导观念也老土,而台州可是在大力支持啊,这让他萌生了造摩托车的念头!
1992年,李书福搞了个吉利摩托车厂,两年后,吉利推出了新款本土踏板摩托车,到了1998年,他们竟然一年造了35万辆摩托,赚了20-30亿的好家伙!
出货到22个国,摇身一变成了国内民营企业的四大巨头!
李书福在摩托车厂赚了钵钵,接着想弄个汽车厂,那年国家不卡民企开车子,跟他一起创业的小伙伴们也纷纷摇头:这风险大得很,干啥要冒这个险呢?
李书福直接来了句:这买卖不怕倾家荡产,就算头破血流,我也要拼一把!为此,这位“牛气”的李书福居然恳求国家部门说:麻烦给我一次拼搏的机会。
1998年,吉利的第一辆车“豪情”诞生了,到了2009年,这家伙年产汽车居然破了33万辆,销售额可是达到了140亿,简直是个土豪公司啊!
李书福在大家眼里简直是个汽车疯子,面对生意成绩,他得意洋洋地放话:迟早福特和通用会倒闭,我要让中国的车开到全世界,不是让外国车在我们这儿转悠!
这么多大话,足见李书福对咱中国造车的自信,为了做大做强,他开始收购国外企业啦!
2006年,吉利和老牌汽车锰铜公司手拉手,共同搞起了出租车生产,吉利还投资了这家有百年历史的公司,把英国品牌搬回了中国。
李书福这会儿冒出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未来的中国车绝对要自己搞,不准联手合作,合作就像在给我们下鸦片药,人们都懵了,这李书福究竟想走哪条路呢?
领导对发展笑眯眯的,李书福嘛,一向不走寻常路,他觉得哪儿有前途,就立马将车轱辘转过去。美国媒体评价这位大佬,说他是个性情复杂得像人参果的农民商人,制造汽车的那一套干得狂拽又别致!
这就算是变相夸奖吧,李书福觉得,要想把吉利搞得更牛,就得培养人才,他不看重普通大学生,觉得那种人不合适他公司,他打算自己开个大学。
2005年,李书福瞄上了海南的教育行业,开了个三亚学院;2012年,他又在湖南搞了吉利汽车技术学院,他已经兴办了8所高校,为社会和车圈输送了大约15万个人才!
北京吉利学院自打开门那天算起,整整19年,已经培养出两千多位校友进了国内的大企业混日子,更有不少人直接融入了吉利集团这个大家庭,北京吉利学院真是为中国汽车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不少人才呀!
在李书福的故乡浙江,他开了不少学校,比如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和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全日制大学,这些学校一共培养了超过23000个汽车行业的人才,很多人已经是汽车公司里的重要角色了!
李书福自个儿嘀咕,自己可是个求知若渴的主儿,刚开始搞厂家,本来划分了三块地,一块打算建个学校、一块用来搞产品开发、还有一块他就想弄成老师和学校的宿舍。
吉利当初就是这么规划的,作为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老板,李书福说他办学校的路上真是一波三折,特别是申请这一关,那时候中国的私立大学就那么几所,他就是执意要办下去。
他说搞教育不能急,不能图快,得慢慢来规划未来。李书福觉得,不管是应用人才还是职业人才都得看重,吉利同时需要研究的人才和实用型的人才,这两者是可以兼得的嘛!
李书福认为啊,中国得向国际抬头看看,毕竟咱们的汽车行业起步有点晚,在人才的安排、定位和培养上,得多取经国际的经验。
他请了个日本来的牛人藤冈博思,之前在丰田和马自达当高管,帮吉利汽车在湘潭打理业务。据说,湖南吉利集团还有一堆从国际大牌企业跳槽过来的高级工程师呢!
李书福在2019年北京吉利大学的开学典礼上说:咱们做教育可得有责任感,还得有情怀,得根据地方情况来办,让汽车行业有人才接力。反正国产车要想扛得住,全靠人才这股劲!
李书福在造车这块常常说得牛气冲天,但办学校的时候却像个稳重的老干部,慢条斯理不急不躁。他没急着把吉利教育搞得轰轰烈烈,而是踏踏实实地琢磨,既为吉利发展,也为自己打基础。
进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球对于能源的认知就像是换了个脑袋,低碳和环保成了经济发展的新时尚、新动能,于是中国车企也纷纷跑去赶搭新能源汽车这趟车。
2024年3月,中国车圈几位大佬在两会上说得热火朝天,聊到未来的汽车怎么发展,飞行车和汽车芯片成了热门话题,李书福还提了个建议,希望汽车行业能实现双碳目标。
李书福说,国家提倡绿色出行,大家都在喊着低碳环保,可是咱们国内的汽车行业,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研究排放的事儿还刚开始呢,接下来还得费不少功夫去摸索啊!
这就让咱们的汽车在国际上也能亮出减碳的招牌!
老李这回的提议真的是高瞻远瞩啊,但周围的人觉得他这次的说话方式有点不太像以前那个爱搞大新闻的车界疯子了,以前可是一说就是满天飞的梦想和目标啊!
这位开车成癖的李书福真没见过比他更狂的人了吧!
实际上并不是那样,李书福作为汽车界的大头目,他心里明白未来汽车要经历一场能源革命,这比改进车子的结构和外观更让他兴奋。
能量变了,环境也跟着变,环境的变化让车子的造型和想法发生大翻天,这时候只顾着追求汽车的架子和性能,那真是看得太简单了。李书福这小子,要在这个大变革里找个更大的机会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