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晋江施家次子闲散成名,泰州小官意外崛起成江南清流

康熙年间晋江施家次子闲散成名,泰州小官意外崛起成江南清流

福建晋江施府的后院,常年热闹,狗吠鸡鸣夹杂着仆人碎步。施琅常常背着手,踱步院里,眉头紧锁。他这一生刀枪走马,围海平台,却独独拿儿子施世纶没法。晋江老宅里流传一句话:施世纶,走路一拐一拐,眼神常发呆,小时候上门的老师都摇头道:“这娃不像要做官的料。”邻里间偶尔还会嘀咕:名门之后,怎就养出个闲汉?

康熙年间晋江施家次子闲散成名,泰州小官意外崛起成江南清流-有驾

说来晋江乡间有老话,富贵人家子孙多半“没出息”,偏偏这话让施家碰上了。施世纶自小不爱读书,书房成了他打盹的地方。端午时节,邻家孩童都去河边抓鸭子,他也混在其中,回家还沾一身泥。施琅见怪不怪,只是偶尔叹气。老仆人口述一桩轶事,说有一年腊月,施家厨房失火,世纶竟抱着家中小狗先往外跑,结果被母亲笑骂了半宿。

说回康熙二十四年,朝内卖官捐纳成风,靖海侯府门前常有各路中人串门。施琅琢磨着,不如趁这风气,花银子给世纶谋个泰州知州。亲戚曾在饭桌上嘲笑:“买个官,准得混吃等死。”施琅没理会,家宴上只是夹了块鱼肚给世纶:“你总不能在家赖一辈子。”史料记载泰州一带水网纵横,殖商交错,民间有小调唱“泰州水多鱼米香,官场人事最难防”。谁都未曾料到,这个懒散少年竟在泰州掀起不小风波。

康熙年间晋江施家次子闲散成名,泰州小官意外崛起成江南清流-有驾

施世纶到任泰州那年,正是春雨连绵。初到衙门,他不习惯官帽,常被胥吏背地称作“施不全”。县里老百姓最怕衙门的几个胥役,听说新知州腿有疾,打算照旧捞油水。可惜他们没料到,施世纶并不糊涂。他先请师爷喝茶,聊起泰州水患、盐商、赋税,顺口问起官场旧例。一位姓顾的老书吏事后回忆,施大人话少,但眼里总带着琢磨劲。

有一次,施世纶在河岸边看渔民撒网,忽然被淤泥绊倒,他坐在河坎上自嘲:“我这腿,怕是天生来淌水土气。”这本是小插曲,却让他与渔户搭上话。渔民们反映河道年年淤塞,官府只收钱不修渠。施世纶回衙门后,连夜召集里正,第二天便带人下河疏通。当地老人后来提及,施知州没做几个月,泰州河港就通畅了不少。

康熙年间晋江施家次子闲散成名,泰州小官意外崛起成江南清流-有驾

他整顿胥吏,抓贪治强,罚了豪绅李家一笔田地。这事在泰州传为佳话,甚至有市井传言,说李家老爷气得卧床不起。施家旧仆常用晋江口音调侃:“咱二少爷,原来是闷声做大事。”史载他任内还曾为一对孤儿减免田税,并留下一封亲笔信,字迹歪歪斜斜,内容却朴实。

几年下来,施世纶政声渐起。康熙三十年,他被调任扬州知府,随后又升江宁。扬州盐商多,江宁地广人杂,贪腐盘根错节。听说他上任第一天,便在城门口买了碗牛肉汤,和摊贩闲聊税务。摊贩回忆:“他穿官服却没架子,问啥都点头。”

康熙年间晋江施家次子闲散成名,泰州小官意外崛起成江南清流-有驾

治江宁时,他曾夜巡秦淮河,亲自查税关账本。一名税吏事后悄悄写信回家:“新府尊,查账厉害,连夜都不休息。”江宁民间流传一句顺口溜:“南城有官不吃回扣,百姓盼他三更走巷。”这种清廉作风,早在南京坊间传开。

施世纶干事常带点闽南习气。管盐课、修水利,他喜欢亲自上工地,和工头喝老酒。江宁一带老人说,见过他在雨中指挥疏浚运河,衣衫湿透也不离场。还有次地方豪商送银两,他当众拒绝:“家里不缺,百姓才要紧。”据《江南纪事录》隐约记载,有官员私下说他“迂阔”,但百姓口碑却日益俱佳。

康熙年间晋江施家次子闲散成名,泰州小官意外崛起成江南清流-有驾

康熙晚年,漕运总督一职空缺。宫里有传言,皇帝点名施世纶,说“此人用得安心”。漕运是清代命脉,南粮北运,历来肥缺。施世纶上任后,亲自查船,严打偷粮。传说他曾夜宿漕仓,发现有漕丁偷换粮袋,当场喝止。还有漕运老人回忆,施总督定下新规矩,谁贪污就当众鞭打,再无情面。

关于他任漕运总督的一桩旧事,民间传得神乎其神。说有一年春季,漕粮迟迟未到京城,施世纶亲自赶往淮安督查,夜里睡在粮仓边,身边只带一名亲信。那晚下起小雨,他和亲信用油布盖粮袋,第二天一早衣服全湿透。此事被漕夫们私下传唱,说“总督和咱一样熬夜守粮”。

康熙年间晋江施家次子闲散成名,泰州小官意外崛起成江南清流-有驾

施世纶晚年身子渐弱,却仍不肯辞官。康熙六十一年秋,他在淮安旧宅,轻咳不止。仆人端来家乡的鱼丸汤,他尝了两口,笑道:“这味道,比江南的清汤还暖和。”病中,他还让人抄写家乡方言俚语,说要留着警示子孙。

他去世消息传到南京,有老百姓自发在桥头挂白布,还请道士诵经。据《淮安旧闻录》记述,有茶馆说书人常讲:“施公活着时,衙门门槛都被百姓踏平。”康熙皇帝闻讯,赐谥“敏达”,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康熙年间晋江施家次子闲散成名,泰州小官意外崛起成江南清流-有驾

晋江老宅此后渐渐冷清,施家族谱后页添一行字:“世纶,清慎有余,事亲以孝。”有村人闲谈,说“施家二少爷,小时候最爱偷吃厨房熬的红糖水,没想到后来做了清官。”江南流传民谣:“谁说买官无好人,泰州一别世纶真。”至今泰州老城还有巷口石碑,碑阴刻着一行小字,只写“施公治水,百姓得安”。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康熙年间晋江施家次子闲散成名,泰州小官意外崛起成江南清流-有驾

信源:福建晋江民间口述,《江南纪事录》《淮安旧闻录》《清实录》,地方志及相关史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