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交了车险,总计2699.66元。这个数字让我一瞬间觉得,哎,这年头养车真不便宜。我是在人保搞的,一点优惠都没有。这么贵,商业险就花了1224块,算上途顺家安的450块,强险又是665块,还扯上了代收车船税的360块。反正总价让我觉得很玄。
我搞不明白,为什么车主都在折腾这些追求优惠。其实我早就懒得理会了。以前,保险公司会返点利,也就微信转个账,每年189块,看似不少,实际上没啥用。去年换了个客户经理,也闹了笑话,他要了我银行账号,说返利254元,说工作日到账。你信吗?我倒是不信,但还是给了。
对,这个车已经第四个年头了。每年的保险,都感觉是花钱的无底洞。我翻了翻手机相册,找到了我去年买车时候的照片。那些新车的样子,像是昨天还在心跳,转眼就变成了个折腾的对象。每次续保,心都在痉挛。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人说,现在买保险也没有用,每年也就理个心,买了强险,出问题也能有点底线。我也这么想过。毕竟我家附近,车祸几率不高,开快点或者慢点,出啥事几率都差不多。尤其是我这种小心翼翼的,油门踩得很稳,反而被保险拖后腿。每次听修车工们说,没用的险买多了,小修小补,一个月的钱都不够花。
我有个朋友买的车,虽然花的钱比我多,但他说保险这事,能省就省,别多余。可我又觉得,万一出了事,赔偿又不够,光省钱那一刻,反倒折腾得更惨。保险的用处我不是不懂,是用在预防和赔付上,听起来挺有道理,但实际操作中,感觉像是在买个安心套餐,贵又不能买到啥真正安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也曾经想,难道退了保险,咱们就翻车得更厉害?大概率我没有那么倒霉吧。我还记得之前高速小刮蹭的事情。当时保险理赔流程麻烦得要死,修车的师傅跟我说:你这车,出了点划痕,赔个几百,别折腾了,自己修也快。你看,他们说得一点都没错。
其实我对比过别人开的一些同价位车,像那款某品牌的SUV,基本省点钱,保险划算点,装修都实用。比如那车,商业险只要1000多一本,出了事故,理赔也快。比我这个保险钱堆积如山的车,好像更实在。难道我执着的全险思维,有点被时代带偏了吗?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其实也在斗争——买保险到底值不值。我记得之前跟修车工聊天,他说:你这车,可能值个个三十万,保个全险,最起码开个五年,赔个两三次才亏。你看,这句话是不是挺现实?可是我一查,百公里维护油耗,光油料就得6元,算下来,要一年跑个两万公里,油钱要1200多。再算算保险,从整体来看,真的买了保险,能抵得上这油费吗?这我没细想过。
我自己做过点粗略估算,百公里成本,1.2元/升,油耗8升,油费差不多10元。保险年花费差不多2700,除了个别意外几率,整体比起来,真是个买不买大问题。
(这段先按下不表)
其实我觉得,自己停下来想想也好。一方面我觉得商用保险的出问题几率虽然低,但一旦出事,赔付就像个追债的幽灵。另一方面,搞不好我说的保险越多,越安心也是错的——就像有些小车,买的险越多越重手脚,不小心反而成了烦恼源。那天我试了个新套路,问售后人员:你们接待顾客,保险一定要买全的吗?他笑说:大部分车主都觉得买全险安心,那其实就是个心理作用。
我让我朋友帮我查了下数据,他说:你车这几年的实际理赔,估计只有1-2次,赔个几千块左右,整体算下来,保险花的钱就相当于一年打几次折扣,没那么值。
这样一想,真是挺煎熬的。真心觉得,买保险这事,像个陷阱,但又没办法完全逃离。好像明知道钱花得冤,但又在心理度迷惑中难以自拔。
我还在犹豫,要不要退掉那全险包年计划。心里也打过算盘:退了,能省点钱,哪怕开大点的破损,自己处理也行。想想下一次可能的噩梦,又觉得算了,还是别折腾。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知道,这可能又要面对人云亦云的问题。有人说全险不买没用,有人说买吧,万一出问题,赔了你哭。我确实糊涂。还是得根据自己情况衡量——看到那么多车祸现场,我就是觉得,要不要真这么冒险。
嗯,可能下一次续保,我得好好琢磨下,是买个实用版,还是全面开花。反正我心里知道:养车,是个不断平衡的过程。下一步,我还是得考虑,干脆少买点,存点备用金,万一要出事,也能自救点。
问了个修理工一句:你们那些事故修车,都不便宜吧?他叹了口气:你这车要是真出大事,那修费都快买辆车的钱了。——说得倒是蛮现实。
挂好保险单,看着那张来着的保险证,我心里又像是多了一点执念。挺奇怪的,一份保障,看起来那么虚无,却又那么牵扯心弦。
你们呢,是不是也在犹豫,要不要多花点在车上?还是其实早就知道,压根没必要那么狗急跳墙地追求全险?这大概也只是生活中的一抹微光罢了。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