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45万还卖不动途胜L这波降价到底图啥?15T加8AT看着香为啥消费者就是不感冒?现代技术不差为啥就是卖不过日系?

最近刷汽车论坛和短视频,一条消息直接炸了锅。

2024年11月26日,北京现代官方正式发布2025款途胜L,起售价15.98万元,终端优惠直接飙到4.5万元以上。

算下来入门款裸车价直接跌破12万,高配也就15万出头。

这价格啥概念?隔壁同级别的本田CR-V官降后也要14.59万起步,丰田RAV4荣放优惠后也得17万起。

优惠45万还卖不动途胜L这波降价到底图啥?15T加8AT看着香为啥消费者就是不感冒?现代技术不差为啥就是卖不过日系?-有驾

按理说,韩系车这波以价换量应该香爆了,结果呢?

2025年8月销量数据显示,途胜L全月只卖了2025台,累计销量不到12000台,在SUV销量榜上直接滑到30名开外。

反观同期的比亚迪宋PLUS,单月就能卖出51615台,是途胜L销量的25倍还多。

就连曾经的国产神车哈弗H6,10月也卖出了4182台,虽然销量大不如前,但也比途胜L强。

这可太打脸了,配置不差,15T功率147千瓦最大马力200匹加8AT变速箱,价格更是卷王级。

可为啥就是卖不动?今天咱就来扒扒这背后的门道。

第一部分 优惠45万还卖不动 途胜L这波降价到底图啥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2024年11月26日,北京现代官方宣布2025款途胜L正式上市。

官方指导价15.98万到20.78万元,相比老款下调了0.2万到1.8万元不等。


加上终端经销商优惠,综合优惠最高达4.5万元,部分地区甚至推出一口价11.98万元起的促销活动。

这可不是个别经销商自己砸价,而是厂家配合的官方行为。

当时很多人第一反应,这价格还不冲?结果一看2025年8月销量,全月零售量2025台。

虽然具体的10月数据还没公布,但从累计销量来看,全年到8月份也就11872台。

要知道,这可是搭载了现代最新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147千瓦扭矩253牛米,加上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黄金组合。

理论上动力和油耗都该是同级别标杆,可为啥消费者就是不买账?

咱先看看这配置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15T发动机是现代全球独家的Smartstream技术,搭载全球首创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技术。

这技术可以让发动机压缩比在4比1到10.5比1之间自由调节,相比传统发动机动力性能提升超过4个点,燃油效率提升约5个点,尾气排放减少超过12个点。

零百加速实测约8.6秒,比同级别的本田15T还猛,本田那台地球梦发动机虽然也有193马力,但加速表现并不比途胜L强多少。

8AT变速箱是现代自研的,换挡逻辑比老款6AT聪明太多。

市区跟车不顿挫,高速超车也干脆,WLTC工况油耗低至6.9升每百公里。

空间更不用说,轴距2755毫米,后排腿部空间比CR-V的2661毫米轴距多出近一拳。

后备箱常规容积583升,放倒后排能塞下两个28寸行李箱加婴儿车加露营装备。

按理说,这配置放在2024到2025年,15万左右的价位绝对算水桶选手,可为啥就是卖不过两田?

深层原因得从近几年说起。


途胜L换代后,定价虽然有所下调,但销量始终未见起色。

因为消费者觉得韩系车品牌溢价虚高,宁可选择日系或国产品牌。

这次现代学聪明了,直接大幅降价,想用价格战抢市场。

可问题是,2024到2025年的消费者早就不吃单纯便宜这套了。

他们要的是品牌有面子,技术有保障,体验有惊喜的综合产品。

途胜L空有一身好配置,却拿不出让人非买不可的理由。

第二部分 15T加8AT看着香 为啥消费者就是不感冒

可能有人要问,配置和价格都摆在这儿了,消费者到底在嫌弃啥?

其实问题藏在三个看不见的地方。

第一个问题是品牌信仰崩塌。

2016年之前,现代还是性价比王者,ix35和途胜随便买,4S店门口排队提车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可2017年萨德事件后,韩系车在国内口碑断崖式下跌。

当年3月的数据显示,现代销量暴跌超过44个点,起亚更是跌了近69个点,市场份额直接腰斩。

虽然事件本身只是导火索,但韩系车长期积累的问题在那一刻集中爆发了。

后续车型更新慢,智能化配置落后,消费者心里早就给韩系车打了廉价标签。

2024到2025年了,年轻人买车不光看参数,更看重品牌调性。

优惠45万还卖不动途胜L这波降价到底图啥?15T加8AT看着香为啥消费者就是不感冒?现代技术不差为啥就是卖不过日系?-有驾

开合资车要的是面子,可韩系车现在连靠谱二线的印象都没了。

很多人宁可多花钱买日系保值牌,也不愿被朋友问咋买韩系了。

这种品牌认知的改变,不是一次降价就能挽回的。

第二个问题是技术宣传拉胯。

现代这台15T发动机确实是黑科技,全球首创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技术,可使发动机压缩比在4比1到10.5比1之间自由调节。

8AT变速箱也是自研的省油高手,WLTC工况油耗低至6.9升每百公里。

可问题是,现代压根没把这些优势讲清楚。

你去4S店看车,销售只会说这车优惠大,但不会告诉你这台15T的CVVD技术是全球首创,8AT换挡平顺性不输大众。

反观比亚迪,一句刀片电池不起火就让消费者记了三年。

本田宣传地球梦发动机用了二十年,品牌技术标签早就深入人心。

现代呢?技术明明不差,却成了沉默的优等生。

消费者根本不知道途胜L的发动机有多先进,只知道这车便宜,便宜就意味着档次低。

这种技术优势的失声,让途胜L彻底失去了技术溢价的资本。

第三个问题是设计审美疲劳。

2025款途胜L的外观其实挺硬朗,蜂窝中网加贯穿式灯带,看起来还算有气势。

内饰也换了双12.3英寸曲面大屏加6.6英寸空调控制面板,配备L2加级辅助驾驶,支持27项ADAS功能。

优惠45万还卖不动途胜L这波降价到底图啥?15T加8AT看着香为啥消费者就是不感冒?现代技术不差为啥就是卖不过日系?-有驾

可问题是,这设计太中庸了。

年轻人觉得不够个性,对比长安CS75 PLUS的无边界格栅,途胜L就显得保守了。

中年人觉得不够稳重,对比丰田RAV4的硬派线条,途胜L又缺了点硬汉气质。

更扎心的是,途胜L的参数漂亮体验拉胯。

比如宣传的NVH静音好,实际高速上风噪明显,超过100公里时速就能听到明显的风声。

号称座椅舒适,但包裹性不如日产的大沙发,长途驾驶腰部支撑不够。

消费者试驾一圈后发现,参数是挺好看,但开起来没惊喜。

这种期望值和实际体验的落差,让本来就不高的购买意愿进一步降低。

第三部分 降价45万都救不了销量 现代到底输在哪

现在问题来了,途胜L配置不差价格够低,可为啥就是卖不过同级别的老对手?

其实答案就藏在一个核心矛盾里,现代还在用性价比思维卖车,可2024到2025年的消费者要的是综合价值。

从大环境看,2024到2025年国内SUV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

日系的CR-V和RAV4在混动技术上一骑绝尘,德系的途观L和探岳在底盘质感上依然领先。

国产阵营更是全面爆发,比亚迪宋PLUS单月就能卖出51615台,靠的是刀片电池加DiLink智能系统。

长安CS75 PLUS虽然销量不如巅峰期,但月销12179台也比途胜L强太多,人家拼的是全景天幕加座椅通风。


就连曾经的国产神车哈弗H6,虽然10月只卖了4182台,但品牌认可度依然比韩系高。

优惠45万还卖不动途胜L这波降价到底图啥?15T加8AT看着香为啥消费者就是不感冒?现代技术不差为啥就是卖不过日系?-有驾

连二线品牌奇瑞瑞虎8和吉利豪越都在拼配置,L2级辅助驾驶和全景天幕已经成了标配。

这时候途胜L还在靠降价,却没解决品牌信任度和用户体验的核心问题。

消费者觉得,买韩系车就像买打折商品,开出去没面子,用着还可能踩坑。

这种心理障碍,不是单纯降价能消除的。

再对比竞品,CR-V有20年口碑积累加官降后14.59万起的亲民价格。

虽然CR-V的官方指导价是18.59万到26.39万元,但经销商优惠后入门款也就15万出头,跟途胜L价格差不多了。

可CR-V有本田的金字招牌,有地球梦发动机的技术背书,有全国第一的SUV保值率。

RAV4有丰田章男背书加保值率神话,指导价17.48万到25.88万元虽然终端没啥优惠,但消费者愿意多掏钱买个放心。

宋PLUS有刀片电池加DiLink智能系统,新能源车型还能享受绿牌政策,用车成本比燃油车低太多。

甚至连新势力问界M5都能拿鸿蒙座舱加华为智驾当卖点,科技感拉满。

可途胜L呢?除了降价,拿不出任何让人非买不可的理由。

你说动力强?消费者更在意开起来省心。

你说空间大?二线国产SUV空间更大还便宜。

你说配置高?国产车直接给你堆冰箱彩电大沙发。

说白了,现代的问题不是车不行,而是不会卖车。


2024到2025年的消费者早就不是一味追求低价的小白了。

他们要的是品牌有面子技术有保障体验有惊喜的综合产品。

途胜L空有一身好配置,却输在了品牌故事讲不好和用户需求抓不准上。

更致命的是,现代在国内的战略重心已经转向新能源。

IONIQ 5国产版已经上市,现代明显在把资源向新能源倾斜。

燃油车这边投入越来越少,途胜L更像是一个过渡产品,这种定位上的尴尬让它更加边缘化。

第四部分 网友吵翻了 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途胜L降价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第一个问题,12万买途胜L比国产SUV还便宜为啥不选它?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12万的途胜L确实比同价位的国产SUV便宜。

比如哈弗H6的15T版本,优惠后也要13万左右,长安CS75 PLUS入门款也差不多这个价。

但国产车现在卷的是体验,哈弗H6有咖啡智能座舱加L2级辅助驾驶,语音控制和车机流畅度比途胜L强太多。

长安CS75 PLUS有全景天幕加座椅通风,夏天开车舒适度完全不一样。

而途胜L的智能化配置虽然也有升级,2025款配备L2加级辅助驾驶支持27项ADAS功能,但实际体验还是差点意思。

车机系统反应速度一般,语音识别准确率不如国产车,这些细节体验上的差距消费者一试就能感觉出来。

更重要的是,国产车的保值率虽然不如日系,但品牌认可度比韩系高多了。

优惠45万还卖不动途胜L这波降价到底图啥?15T加8AT看着香为啥消费者就是不感冒?现代技术不差为啥就是卖不过日系?-有驾

开出去不会被朋友问咋买韩系了,这种心理因素对很多人来说挺重要。

第二个问题,现代技术不差为啥就是卖不过日系?

这问题的答案其实挺简单,日系车赢在长期口碑和精准定位。

比如丰田RAV4主打省油耐用,一句开不坏的丰田让消费者记了几十年。

本田CR-V主打空间魔术,后排空间大后备箱能装,家用属性明确。

消费者一听就懂,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

而现代的技术比如15T的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太高冷,销售不会讲消费者听不懂。

你跟普通消费者说压缩比可以在4比1到10.5比1之间自由调节,他根本get不到这技术有多牛。

但你说这车省油耐用十年不用大修,他马上就懂了。

再加上2017年萨德事件的阴影,韩系车的可靠性标签早就被日系车盖过去了。

消费者宁可相信开不坏的丰田,也不愿意去验证现代的技术到底行不行。

这种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不是一两款产品就能改变的。

第三个问题,以后途胜L会不会更便宜现在抄底值不值?

这个问题得分两方面看,短期来看现代为了清库存可能还会有终端优惠。

毕竟2025款刚上市销量不理想,经销商手里压着货必然要降价促销。

说不定到年底春节前后,优惠力度还能再大点,可能会出现10万出头的途胜L。

但长期不建议抄底,因为2025年现代在国内的战略已经转向新能源。

IONIQ 5国产版在大力推广,现代明显要把资源向电动车倾斜。

燃油车这边投入越来越少,途胜L后续的保养维修成本可能上升。

零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网点都可能受影响,万一几年后想修车找不到配件就麻烦了。

如果你就想要一台便宜大碗的燃油SUV,途胜L可以买,毕竟配置确实不差价格也够低。

但要是追求长期保值或者智能体验,还是建议看看国产或日系。

比亚迪宋PLUS虽然是新能源,但插混版本没有里程焦虑,用车成本还比燃油车低。

本田CR-V虽然贵一点,但保值率高维修保养方便,十年后转手也不会亏太多。

途胜L这种定位尴尬的车,适合预算有限又不太在意品牌面子的实用主义者。

结语 途胜L的困局是韩系车的缩影

从2024年11月途胜L大幅降价到2025年销量依然惨淡,就能看出韩系车在国内的翻身仗没那么好打。

4.5万元的优惠确实诱人,11.98万起的一口价更是卷到了极致。

但消费者早就不只看价格了,品牌信任技术标签用户体验,这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途胜L空有一身好配置,15T的CVVD技术全球首创,8AT变速箱省油平顺,2755毫米轴距空间充裕。

可这些优势都没能转化成销量,输就输在了不会讲故事和跟不上需求上。


现代还在用十年前的性价比打法,可2025年的市场早就变天了。

优惠45万还卖不动途胜L这波降价到底图啥?15T加8AT看着香为啥消费者就是不感冒?现代技术不差为啥就是卖不过日系?-有驾

日系车靠口碑吃饭,德系车靠品质说话,国产车靠体验取胜,新势力靠科技圈粉。

每个阵营都有自己的杀手锏,可韩系车呢?除了便宜真拿不出别的了。

更要命的是,现代自己都在战略收缩,把重心转向新能源,燃油车越来越边缘化。

途胜L更像是一个过渡产品,厂家都不太上心,消费者凭啥要买单?

下次再有人说韩系车性价比高,你可以回一句,便宜是便宜但谁愿意为没面子和不省心买单呢?

汽车市场就是这么现实,不进则退,韩系车已经在国内市场边缘化好几年了。

途胜L的困局不是个例,而是整个韩系品牌在中国市场集体失语的缩影。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12万到15万买燃油SUV,你是选降价求生存的途胜L,还是选有口碑有技术的日系,或者是体验拉满的国产?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市场已经用销量数据给出了。

比亚迪宋PLUS单月51615台,哈弗H6虽然下滑但也有4182台,长安CS75 PLUS稳定在12179台。

而途胜L只有2025台,这就是最真实的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