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西威的一则投资者问答,引发了更多吃瓜群众对科技与的交集兴趣。投资者问的问题很直白“公司有和小鹏合作搞机器人吗?” 而德赛西威的回答也同样言简意赅“小鹏是我们的客户之一,公司有向其相应车型配套不同产品。” 简洁到让人疑惑,这回答是否还能再多透露点什么?
其实,这样的回复虽然表面上简单,但信息量却不少。从这一两句话中,我们至少可以提取出两个无声的重点一个是德赛西威已经在智能汽车领域站稳了一席之地,另一个则是小鹏汽车在技术外延方面的野心似乎不止步于汽车本身。
先聊聊德赛西威。这个公司在汽车行业绝不是路边小摊,它可是国内车载电子行业的龙头之一。在自动驾驶领域,德赛西威的技术布局早已超过了普通的汽车电子供应商的范畴,它旗下的产品更贴近未来出行的智能化需求,比如辅助驾驶方案和高级自动驾驶功能。所以,小鹏选择德赛西威作为合作伙伴可以说是板上钉钉,毕竟这家公司是智能汽车的好帮手,各家车企谁抢到谁赚到。
再说小鹏。这家热衷于将“科技”贴在脸上的品牌,不仅会造车,还想搞点别的事情?投资者的提问中提到机器人,虽然德赛西威对此没有直接回复,但这问题显然留了一个足够大的脑洞智能汽车之后,机器人会不会成为小鹏拓展版图的下一站?要知道,智能化时代的企业,哪家不是在比拼“跨界”能力。特斯拉能卖电动车也有自己的机器人项目,连苹果都在偷偷摸摸研究汽车,小鹏怎么可能只守着智能座舱不往别处看看。
不过,机器人这个词在这里倒显得有点模糊。投资者想问的是家用机器人还是更高阶的机器助手?公司的产品生态体系又如何支撑这种想象力?这些问题当然没有明说,但从德赛西威的现有技术结构来看,与智能机器人对接并非天方夜谭。这么看来,虽然回复简短,但背后的含义耐人寻味——有合作,有客户,有未来的技术扩展性,不管这机器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形态”,它至少刺激了市场的想象。
其实,对于吃瓜群众而言,技术梦想固然迷人,但的冷静总能拉回现实。想象小鹏和德赛西威“搞机器人”的合作模式,首先需要脚踏实地搞明白两家是否愿意在更深的技术领域捆绑。德赛西威是供应商,而小鹏是客户,说到底,这种关系相当于“甲方乙方”,而不是“连体共进”的战略联盟。所以投资者的问题其实还隐藏了另一个更尖锐的追问“未来这种甲乙方关系会更深化吗?”显然,这问题德赛西威并没有正面回应。
或许,我们可以借此反思,公司带薪答复问题固然重要,但另一层意义是让投资者自己看清游戏的底牌。一则简短回复可能就像一份谜题——究竟是示好的客套话,还是真有技术突破的意思?这就得靠投资者自己判断了。
最后,一个问题依然悬在空中为什么我们总是对企业的“跨界创新”抱有特殊期待,却又容易被的浅层套路蒙蔽?这届吃瓜群众,真的分得清黑科技追梦和实打实赚钱之间的界限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