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主们苦隐藏式门把手久矣!这设计刚出来那会儿,车企们吹得天花乱坠:什么降低风阻、提升颜值、科技感爆棚。
可实际用起来,简直是把车主当小白鼠做实验——冬天冻成冰棍弹不开、平时冷不丁夹手、万一出个事故连逃生都成问题。
要说这隐藏式门把手的槽点,三天三夜都吐槽不完。北方车主最有发言权,零下十几度的早上,车把手冻得比老板的脸还冷,怎么按都弹不出来,恨不得揣个热水袋出门。更吓人的是那些"吃手"案例,家里有小孩的,每次开关门都得提心吊胆。最要命的是安全漏洞,去年就有新能源车撞了,救援人员围着车转三圈拉不出门把手,活生生耽误黄金救援时间。
好在工信部这次没装看不见,直接甩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这新规说得明明白白:以后车企再想玩花样,得先过安全这关。什么风阻系数、造型美观,在生命安全面前都得靠边站。这就跟前段时间整治自动驾驶吹牛一个路数,当时多少车企把L2级辅助驾驶吹成"自动开车",现在统统改口叫"智能辅助",宣传话术规范得像小学生作文。
其实车企那点小心思大家都懂。搞隐藏式门把手说白了就是内卷——你家车风阻系数0.2,我家必须整个0.19;你家门把手能弹,我家得会呼吸灯。结果卷来卷去,把最基本的安全给卷没了。现在新规就像班主任收手机,强制把大家拉回正轨:甭管你黑科技白科技,安全达标才是硬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新规也不是一棍子打死。要求里专门留了技术升级的空间,只要满足碰撞后5秒内车门能打开、断电情况下有机械应急装置这些硬指标,车企该创新还能创新。这就跟给熊孩子立规矩似的,可以调皮可以闹,但底线必须守牢。
看着工信部这波操作,突然想起前两年整治新能源补贴乱象那会儿。当时多少车企钻空子搞"油改电"骗补,现在再看看,续航虚标、电池安全这些老大难问题都规范多了。这次整治隐藏式门把手,说不定又能倒逼出一波真正实用的创新。毕竟对咱老百姓来说,车首先得是个靠谱的交通工具,然后才是科技展品。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早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