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赛道测试刹车片起火事件官方回应
刹车盘冒火苗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刚拿下28.9万张订单的小米YU7瞬间被推上风口浪尖。测试画面里,这辆中大型SUV在天津V1赛道刷出单圈2分18秒66的成绩后,刹车盘突然窜出明火,黑烟从轮毂缝隙里直往外冒。
一、高温下的物理反应
小米汽车连夜发布的163期答疑直接点明关键:测试车跑完暖胎圈和极限飞驰圈后,没按规定跑散热圈就停在维修区,刹车盘温度冲破600℃引发树脂材料裂解。官方解释里藏着两条重点:起火的是低金属刹车片里的有机树脂成分,属于极限高温下的正常物理现象;车辆定位本是城市豪华SUV,赛道狂飙压根不是它的日常场景。
赛道老炮儿都懂的基本操作被忽略了——能量回收增强功能全程关闭。这功能在YU7 Max的大师模式里藏着,开启后能靠电机反拖产生0.2G制动力,直接给刹车系统减负三成。测试团队忘了按按钮,机械制动独自扛下所有高温冲击。
二、订单狂欢与产能瓶颈
这边刹车争议还没平息,那边销售数据已炸开锅。18小时锁单24万台的战绩背后,是15万辆的年产能硬顶。二期工厂投产时间至今成谜,这意味着最早下单的车主也得等到明年提车,部分订单甚至排到2027年。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直接开怼:“预售搞这么猛,交车拖到后年算什么操作?”
更让技术派较真的是车评人陈震的质疑:小米宣传的“24小时耐力挑战”根本测不出刹车系统极限。这种长距离测试主要验证电池续航和充电效率,和赛道高频制动完全不是同个概念。
三、新材料的两难抉择
当传统刹车片遇上电动性能怪兽,矛盾开始显形。YU7整备质量超2.5吨,253km/h的极速配上3秒级加速,让制动系统承受着油车时代难以想象的压力。低金属配方刹车片虽然日常更安静耐磨,但高温耐受性确实不如竞技级陶瓷复合材料。
天宜上佳的研报透露行业动向:碳陶刹车盘成本比传统产品高4倍,但随着碳纤维价格走低,新能源车企开始悄悄布局。这种新材料在800℃高温下摩擦系数反而提升,彻底规避有机物起火问题。不过成本仍是拦路虎,当前主要装在百万级豪车上。
四、写在最后
小米在回应末尾特意加粗提醒:普通车主千万别拿原厂车下赛道。建议要玩性能的消费者选装赛道套件,包含高温刹车片、散热更好的打孔盘。但现实问题是,现在连基础版交付都要等一年半载,性能套件更是镜花水月。
当民用级硬件遭遇赛道级折磨,这场测试到底该算产品缺陷还是操作失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