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特别是南方那种动不动就连续一个星期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天气,很多开国产新能源车的车主心里就开始犯嘀咕。
明明咱们的电动车在技术上、智能化上已经把很多合资油车甩得看不见影了,怎么一碰上这种酷暑,就好像被戳到了软肋,续航里程说掉就掉,让人心里没底呢?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车子质量不行,而是电动车天生就有的一个“脾气”,不过好消息是,咱们中国的工程师们现在已经找到了治本的法子,正在彻底改写夏天开电动车的规矩。
咱们得先从根儿上说起,为什么电动车这么怕热。
这问题的核心,就出在那个最金贵的部件——动力电池上。
大家可以把锂电池想象成一个对温度特别敏感的人,它有自己最喜欢的工作环境,大概就是十几度到三十多度这个范围。
一旦外界温度太高,尤其是在太阳底下暴晒,车壳子都烫手的时候,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和低效。
这就好比大热天让你去跑马拉松,你肯定会觉得浑身没劲,跑不快还特别累。
电池也是一样,高温下它的内部电阻会变大,电流跑起来更费劲,能量损耗就多了,反映到车上就是掉电快。
同时,它的充电效率也会下降,你感觉充电变慢了。
更严重的是,如果热量一直散不出去,积在电池包里,就可能引起安全风险,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热失控”。
电池本身在“发烧”,车里坐着的人更受不了。
夏天暴晒过的车,一打开车门那股热浪,简直能把人熏个跟头,车里温度轻松上六七十度。
这时候你唯一的选择就是把空调开到最大,对着脸猛吹。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
燃油车的空调是靠发动机转动来带动的,只要车在跑,对油耗的影响相对没那么夸张。
但电动车的空调是个纯粹的“用电大户”,它的动力完完全全来自那块金贵的动力电池。
一个大功率的空调压缩机全力工作起来,消耗的电量非常可观,几乎相当于车子在市区低速行驶的电耗了。
你看,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天气热,电池自己性能下降,续航先打了个折;为了让人舒服,你又开了一个耗电量巨大的空调,续航又被狠狠砍了一刀。
两头一夹击,原本标称能跑五六百公里的车,在夏天的高速上,开着空调可能连三百公里都跑不到。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车主都开玩笑说,电动车的续-航要分“夏天版”和“冬天版”,续航直接“打对折”就是这么来的。
这让很多车主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为了保续航在车里忍着热,还是为了享受凉快眼睁睁看着续航往下掉,心里比谁都焦虑。
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早些年车企的应对办法其实有点简单粗暴。
他们的思路很直接:电池怕热,我就给电池装水冷散热;车里热,我就用制冷效果更猛的空调。
于是,他们在电池包里塞满了冷却液管路,想方设法给电池降温。
同时,给车子配上一个功率强大的空调系统。
这个办法虽然有点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能量的消耗,本质上还是让车主用自己的续航里程来为技术的不完善买单。
真正的改变,就发生在最近这一两年。
咱们国内的工程师们终于跳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圈子,开始从整个车辆的能量系统层面去思考问题。
他们发现,电池散热、座舱空调、电机冷却这几个系统,虽然功能不同,但都在和“热量”打交道。
那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打通,让热量这个东西在整个系统里高效地流动和被再次利用呢?
这个思路一打开,局面就豁然开朗了。
这套全新的解决方案,叫做“一体化热管理系统”,里头最关键的一个技术就是“热泵”。
像智己LS6用的那套热泵系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咱们用个简单的比方来解释,你家里的老式空调制冷的时候,室外机是不是会排出滚滚热浪?
那些热量其实都白白浪费掉了。
而热泵空调就聪明多了,它在给车里制冷的时候,会把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收集起来。
在夏天,这些收集来的“废热”正好可以被用来给电池进行更精细的温度管理,而不是让电池冷却系统再额外耗费一份电能去工作。
这就等于一份能量做了两件事,效率大大提高。
光有这个还不够,还得配上一套“组合拳”。
比如现在很多新车都有的“远程开启空调”功能。
以前你大热天走向自己的车,心里都是发怵的。
现在不一样了,你可以在下班前十几分钟,在办公室里掏出手机在App上点一下,车里的空调就会用一种非常节能的模式提前启动。
等你走到车跟前,车里已经从一个烤箱变成了一个凉爽舒适的空间。
这个过程消耗的电量,可能比你上车后开着最大风量猛吹五分钟还要少得多。
这种体验上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再往深了看,电池包内部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精细。
以前的冷却管路可能就是几根粗管子,大概降个温就行了。
现在的设计,就像一张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网,冷却液可以精准地流到每一个需要降温的电芯角落。
再配上一些新型的导热材料,散热效率比以前提升了四成以上。
像宁德时代研发的新型隔热材料,就更厉害了,它像给每个电芯都穿上了一件“恒温衣”,就算外面是五十度的高温,电池内部不同地方的温差也能控制在很小的范围里。
这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即便是在夏天最热的中午去快充站充电,电池的温度也能被稳稳地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既保证了充电速度,又保护了电池的健康。
不过,要说这波技术升级里最让人觉得暖心的地方,还不是这些硬核的技术参数,而是一种设计思路的转变,就是真正开始把“人”的需求放在了第一位。
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需要你去适应它,而是主动来解决你生活中的各种小麻烦。
比如说“宠物模式”,这对家里养小猫小狗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
以前夏天开车带宠物出门,临时去个便利店买瓶水都提心吊胆,就这几分钟时间,把宠物留在车里怕给热坏了,带进去人家又不让。
现在有了这个模式,你锁好车走开,车里的空调和通风系统会继续工作,保持一个设定的舒适温度,确保宠物的安全。
中控屏幕上还会显示“车内有宠物,请放心”之类的字样,避免了好心路人因为误会而砸窗救助。
这一个小小的功能,解决的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生活痛点。
还有高温天气充电时,系统会自动调整充电功率。
当它检测到电池温度有点高了,就会先主动降低充电速度,让电池先“冷静冷静”,等温度降下来再恢复快速充电。
这表面上看是充电变慢了,实际上是在用一种更智能的方式保护你车上最贵重的那个部件,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当然,这么一套复杂的系统,成本肯定比以前高。
据说一套燃油车的热管理系统成本大概在两千块钱,而现在一套先进的电动车一体化热管理系统,成本可能要到七千块。
但好消息是,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这个成本正在快速下降。
比如采用更先进的二氧化碳做制冷剂的热泵系统,成本已经降到了传统空调的一点五倍左右,这个差价对整车来说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
有预测说,到明年,新上市的车型里,这种先进热管理系统的普及率有望超过百分之六十。
这就意味着,这项过去只在一些高端豪华车上才有的配置,正在快速地变成普通老百姓也能买得起的车的标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