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这一政策将打破充电服务领域的品牌壁垒,提升充电网络整体利用效率,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从"各自为战"向"协同共赢"转变。
根据通知要求,车企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通常指功率≥250kW的快充桩及超充桩)需向所有品牌新能源汽车开放,不得通过技术限制、软件锁定等方式设置使用壁垒。政策目标是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实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的迭代升级。
这一政策对重资产布局补能网络的车企如"蔚小理"冲击较大。以蔚来为例,其已投入超百亿建设3399座换电站和26701根充电桩,但仅有约20%换电站实现盈亏平衡。开放后,这些车企将面临用户体验稀释、运营成本上升等挑战。
相比之下,比亚迪、小米等车企因采用轻资产策略或刚起步建设充电网络,受影响较小。比亚迪已宣布与第三方合作建设超15000座兆瓦闪充站,反而#图文打卡计划#可能借政策东风抢占市场先机。
这一政策的实施虽让部分车企承受转型阵痛,但有望提升整体资源利用率40%以上,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补能瓶颈,实现更高质量普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