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YU7的发布会上,雷军用“哥伦比亚绿宝石”形容其新配色“宝石绿”,并强调双层色漆工艺带来的高级质感。然而,这场本属于小米的“高光时刻”,却被法拉利中国的一则推文抢了风头——就在发布会前15分钟,法拉利官方账号发布了一组绿色Purosangue车型的图片,配文称“跨越60年的经典传承”,并附上“定制之美,源自色彩之缘”的文案。两场发布会的“撞色”时间点、相似的绿色调,瞬间引发全网热议:“法拉利这是明摆着暗讽小米抄袭?”“一场豪车与国产新贵的‘绿色交锋’拉开帷幕。”
一场精心设计的“撞色”争议
小米YU7的“宝石绿”与法拉利Purosangue的“Verde Dora绿”确实存在视觉相似性。从官方描述看,小米的宝石绿灵感源于哥伦比亚绿宝石,通过双层色漆工艺呈现光影流转的层次感;而法拉利的Verde Dora绿则是为纪念品牌创始人恩佐·法拉利之父设计的经典配色,承载着60年的品牌历史。尽管两者调色逻辑不同,但“绿色”作为豪车圈的“奢侈品符号”,天然带有身份象征意义。网友戏称:“一个想用宝石绿定义‘科技奢华’,一个用祖传绿捍卫‘超跑血统’。”
争议的发酵始于法拉利推文的“精准卡点”。小米发布会前,法拉利中国发布了一段皮耶罗·法拉利(恩佐之子)驾驶绿色Purosangue的视频,并强调“跨越60年的经典”。这一动作被解读为“对小米的隐性狙击”——既借势绿色话题引流,又暗含对后来者的“警示”。而吉利高管杨学良的点赞评论“这个好看”,更让舆论场火上浇油,网友调侃:“杨总这波站队,是懂流量的!”
法律与设计的“灰色地带”
从法律层面看,法拉利与小米的“撞色”争议存在两个关键点:
1. 颜色专利的边界:根据《专利法》,单一颜色通常不受保护,但若与品牌形成强关联(如蒂芙尼蓝),则可能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维权。法拉利Verde Dora绿虽具历史意义,但未在中国注册颜色商标,法律上难以直接认定侵权。
2. 设计元素的借鉴与创新:小米YU7的溜背造型、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被指与法拉利Purosangue相似,但小米强调其“家族化设计语言”源于对豪华车美学的提炼。业内人士指出,汽车设计的“微创新”普遍存在,若未直接复制结构或功能,法律风险较低。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品牌话语权的争夺。法拉利作为百年超跑品牌,试图通过“颜色叙事”巩固其高端定位;而小米则以“技术普惠”为矛,试图用“百万级设计、十万元价格”打破行业壁垒。双方的碰撞,折射出国产车冲击高端市场的集体焦虑。
“碰瓷”还是“破圈”?国产车的“高端化”困局
小米YU7的争议背后,是国产车企难以回避的“高端化悖论”:
- 消费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用户渴望“百万级豪车体验”;另一方面,对国产车的“廉价感”刻板印象仍未消除。小米通过“撞色”争议,反而强化了其“对标豪车”的品牌形象,甚至有网友直言:“骂得越狠,买得越疯。”
- 设计创新的代价:从SU7的“保时米”争议到YU7的“法拉米”标签,小米屡次陷入设计抄袭质疑。但不可否认,这种“争议营销”确实为其节省了巨额广告费。数据显示,小米YU7发布会后,其百度搜索指数暴涨300%,远超同期特斯拉Model Y。
- 行业规则的重新定义:传统车企依靠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构建护城河,而小米等新势力则通过“用户共创”“生态整合”另辟蹊径。法拉利中国此次的“暗讽”,或许正是对小米“跨界颠覆”策略的警惕。
结语:当“颜色战争”成为新常态
这场“绿色风暴”没有输家。法拉利借势维持了话题热度,小米则通过争议实现了破圈传播。更深层的启示在于: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设计、营销与品牌的界限愈发模糊。正如网友所言:“你骂你的经典,我卖我的情怀,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或许正如雷军在发布会上所说:“真正的豪华,是让尖端技术走进千家万户。”而法拉利中国那句“跨越60年的经典传承”,何尝不是另一种对“经典”的坚守?这场“撞色”之争,终将随着时间沉淀,但国产车向上突围的脚步,注定不会停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