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比亚迪宣布赵心童成为品牌形象大使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不过又是一场商业作秀。但仔细想想,这背后藏着更值得玩味的东西——一个卖车的和一个打台球的,怎么就"看对眼"了?
赵心童在斯诺克球台上那叫一个潇洒,一杆清台的架势跟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势头简直如出一辙。这小伙子硬是在英国人统治了上百年的斯诺克圈子里杀出一条血路,把中式智慧融进了这项绅士运动。比亚迪呢?不也是在燃油车称霸的汽车江湖里,靠着刀片电池这些黑科技杀出重围?
但咱们得说句实在话,现在企业找明星代言都快成流水线作业了。随便哪个品牌有点钱,就想着找几个流量明星站台。可比亚迪这次不一样,他们找的不是流量担当,而是实打实的实力派。赵心童的冠军头衔不是靠粉丝刷出来的,是一杆一杆打出来的。这跟比亚迪靠技术说话的做派,还真是臭味相投。
看看现在的汽车广告,动不动就是"豪华""尊贵"这些虚头巴脑的词儿。比亚迪倒好,直接把工程师文化写在脸上。他们的广告里很少见到明星摆pose,反倒是技术参数、专利数量这些硬核内容唱主角。这次破天荒请代言人,选的还是个靠真本事吃饭的运动员,这波操作很比亚迪。
说到底,这场合作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中国制造的新气质。以前咱们总爱说"中国制造",现在得说"中国智造"了。比亚迪的4万多项专利不是摆设,赵心童的冠军奖杯也不是摆设,他们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当这样的企业和这样的运动员走到一起,传递的信号很明确:中国品牌要的不只是市场份额,更要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有人说这是营销,我说这是自信。当一家企业不再需要靠外国品牌来证明自己,当一位运动员能在传统西方优势项目上称王,这就是文化自信最好的诠释。比亚迪和赵心童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刻意迎合,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
看看那些还在靠包装、靠炒作的企业,再看看比亚迪这样埋头搞研发的主儿,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赵心童的球杆和比亚迪的电动马达,看似不搭界,但骨子里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用实力说话,让成绩作证。这种精神,正是当下中国最需要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