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保署署长最近的一番话,在汽车圈激起千层浪:“大家都讨厌它!” 这“它”,指的是困扰无数车主的自动启停系统。
消息一出,社交媒体瞬间炸锅,浏览量、转发量、点赞量,数字之高,令人咋舌,堪比一场重磅新车发布会!
说实话,看到这新闻,我心里暗爽,这几年来我一直批评这种“伪环保”技术,现在连美国人都受不了了,真是大快人心!
这自动启停,到底是谁在从中获益?
车企宣称它省油,但车主们却苦不堪言。
起初,这功能打着节能环保的大旗,环保法规收紧后,各大厂商便争相采用,从经济型家用车到高端豪华SUV,几乎所有车型都配备了这个系统。
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是为了应付排放标准,跟驾驶感受好坏毫无关系。
我亲身体验过不少搭载自动启停的车辆,每次启动,第一件事就是迅速关闭该功能。
并非矫情,而是这功能用起来实在太糟心了!
尤其是在南方潮湿闷热的天气,发动机熄火后,空调也随之停止,车厢内温度瞬间飙升,宛如置身蒸笼。
试想一下:盛夏时节,堵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车外酷热难耐,车内温度节节攀升,你还要再等上几秒,才能重新享受空调的清凉……这种煎熬,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功能无伤大雅,红灯停几秒,启动一下,感觉不到什么不适。
但你问问那些每天上下班开车的人,十个里面至少九个会告诉你:这功能,鸡肋得很!
很多车主提车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永久关闭它。
有人辩解说,自动启停能省油!
发动机怠速时短暂停止运转,的确能减少一些油耗。
但实际驾驶体验与实验室数据往往大相径庭!
我一位朋友,他的德系中型车,仅仅三年,起动机就报废了,修理费高达数千元!
老款车型起动机可以用上好几年,而这自动启停系统,频繁启动,大大缩短了起动机的寿命,这笔账,车企算过吗?
频繁的启停,对起动机和电池的损耗极大。
许多车辆为了适应这种高频率的工作状态,都配备了更耐用的电池,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结果呢?
很多车主莫名其妙地更换电池,还以为是自己的用车习惯导致的。
除此之外,自动启停对空调系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大多数燃油车的空调压缩机由发动机驱动,发动机一停,空调也随之停止。
炎炎夏日,这简直就是酷刑!
除非你的爱车是混合动力车型,或者配备了独立的电动空调压缩机,否则,这自动启停系统,就是个名副其实的“移动桑拿房”。
美国环保署这次的表态,我认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环保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
国内很多车企依然默认开启自动启停,背后是严苛的环保法规的压力。
车企们只能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挤牙膏”,去满足排放标准。
用户的感受?
早已被抛诸脑后。
这种状况,不能长此以往。
环保固然重要,但科技进步的前提,必须是“以人为本”。
如同《道德经》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好的科技,应该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是强迫用户适应。
汽车厂商应该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权,你可以提供自动启停功能,但不能强制开启,让用户自主决定是否使用,这并不困难。
真正优秀的科技,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而不是让用户每天都想着怎么把它关掉。
自动启停本身并非一无是处,错就错在强迫用户接受的设计理念,以及只关注数据,而忽略用户体验的短视思维。
美国环保署署长的言论,道出了许多车主的心声。
希望国内车企能够引以为鉴,别再拿这些“伪智能”功能来敷衍消费者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