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K9这车,最近在圈子里炸开了锅,倒不是因为它销量有多么“喜人”,而是那“敢为人先”的定价策略。
你想啊,一辆棒子国的车,愣是敢把身价抬到五十万的级别,这操作,任谁都得在心里犯嘀咕:“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
汽车论坛上那几张谍照,的确有几分“震慑力”。
有人惊呼,这配置简直把德系三驾马车给“摁在地上摩擦”。
但也有人嗤之以鼻,认为起亚这块“金字招牌”,压根就擎不起如此高昂的价码。
这事儿,颇值玩味。
先说说这车本身。
内饰设计,你说它“潮范儿”吧,那块老派的石英表又硬生生往复古风上扯。
你说它“怀旧”吧,那块悬浮式巨幕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这是2024年。
这种感觉,就像你穿着旗袍去蹦迪,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拧巴劲儿”。
当然,这纯属“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动力方面,3.3T V6引擎,爆发出370匹“骏马”,零百加速仅需4.9秒。
这数据放在当下,绝对是“够呛”了。
但问题是,如今街头巷尾遍地都是电动车,百公里加速恨不得飙到2秒以内。
你这V6的“怒吼”,在某些人听来,或许只是“昨日黄花”的哀鸣。
更别提那百公里十升开外的油耗,让囊中羞涩的打工人们,只能望“油”兴叹。
说白了,起亚这K9,就像一位“身怀绝技”的武林宗师,结果蓦然回首,发现时代变迁,江湖人士早已弃剑从戎,玩起了洋枪火炮。
再瞅瞅配置,顶配车型那是真“壕”,恨不得把所有能堆砌的“家当”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去。
但你再瞧瞧入门版,我的天,连座椅通风都得额外掏钱选装。
这就像你去高级餐厅点菜,菜单上赫然写着“佛跳墙,8888元”,结果你点了份黯然销魂饭,发现连块叉烧肉都寻觅不见。
这背后,实则暴露了韩系车长久以来的“阿喀琉斯之踵”。
国人购车,除了“锱铢必较”于性能、配置之外,还得看“门面”。
并非崇洋媚外,而是那车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你的“社交通行证”。
开一辆BBA,旁人会觉得你混得有模有样;开一辆起亚,或许只会觉得你精打细算、顾家爱妻。
这听起来有些刺耳,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起亚此前一直奉行“性价比至上”的策略,仰仗着低廉的价格和丰富的配置来抢占市场份额。
但眼下,它想摆脱这枚“紧箍咒”,向豪华品牌发起冲击。
这想法本身无可厚非,毕竟谁不想更上一层楼呢?
但关键在于,你得让消费者打心眼里相信,你配得上这份“溢价”。
单看2月份的销量报表,K9在华区区售出64台。
这数字,简直可以用“惨淡经营”来形容。
有人归咎于“品牌天花板”的制约,也有人认为是定价过高所致。
但我以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韩系车的固有印象早已根深蒂固。
你骤然间身价倍增,大家难免会“水土不服”。
当我们一味地将销量不振的原因归咎于品牌影响力匮乏时,是否忽略了韩系车自身战略上的“偏颇”?
它们是不是有些“急于求成”了呢?
这就像一位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刚进公司就梦想着“平步青云”,能力固然不俗,但资历尚浅,凭什么能让人心悦诚服?
起亚想要进军高端市场,并非“痴人说梦”,但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口碑,潜移默化地提升品牌价值。
平心而论,我个人还是挺欣赏起亚的。
在这个“谈油色变”的时代,它依然敢于推出大排量燃油车,这份“孤勇”,着实令人钦佩。
但“情怀”终究不能当饭吃,市场竞争是残酷的。
最后,借用一句网友的“神评”来作结吧:“开过的人都说好,但就是说服不了自己掏50万买单。” 这句话,一语道破了K9的“窘境”,也点明了韩系豪华车难以摆脱的“身份迷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