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4S店销售套路让人愤怒

最近有个数据让大家炸开了锅:某国产新势力车企,今年上半年的净亏损高达50亿元。50亿!什么概念?平均每一天要亏掉将近2800万。这不是开玩笑,是真金白银。于是网上吵翻了,有人说这是“烧钱续命”,迟早要倒;也有人说这是“舍命狂奔”,亏得越多说明冲得越猛。总之怎么看都挺吓人,正常人都得怀疑:这个数是不是太离谱了点?一个卖电动车的,怎么亏得像在挖矿?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来拆一拆这个数字,看看它到底代表了什么。按照财报披露,这家车企今年的营收是70亿元,毛利率大概在-5%左右。简单来说,就是卖一辆车就要倒贴点钱。但更可怕的是,这还只是“卖车”这一块的账,扣掉运营成本、研发投入、市场营销等等,最后才得出了那个惊人的50亿亏损。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卖车贴钱?是不是因为车卖不出去?

到4S店销售套路让人愤怒-有驾

仔细看看销量,其实并不差。上半年卖了将近7万台,虽然不能跟特斯拉这种巨头比,但在国内市场的新势力里,算是跑得比较靠前的。换句话说,销量不是问题,那亏损的锅得从别的地方找。我们再看看研发投入,这才是关键。财报显示,这家公司今年的研发费用高达30亿元,占营收的40%以上,直接吃掉了大半营收。而对比传统车企,这个比例一般在10%左右,就算是同行新势力,研发占比基本也就在30%以下。说白了,这家厂子是在“超额”砸研发。

到4S店销售套路让人愤怒-有驾

那为什么要砸这么多钱进研发?是不是在乱花?其实还真不一定。电动车行业竞争太卷了,技术更新速度快得没人敢松懈。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从自动驾驶到电池管理,每一块都是烧钱大户。如果不往前冲,别说三年后,就连一年的窗口期可能都守不住。而且这家车企还在搞自研芯片和全栈软件,起步晚、想要弯道超车,就只能“猛踩油门”。但问题来了,烧钱是有代价的,尤其是对一家还没站稳的企业来说。

到4S店销售套路让人愤怒-有驾

我们再拉几个同行来对比一下。传统车企比如长城、广汽,去年净利润都是几十亿,账上现金流充裕,研发比例控制得很稳;而新势力里的小鹏,也有过类似的高研发投入期,但最近开始收缩战线,把重点放在能赚钱的产品上;蔚来呢,虽然也在亏,但手握一堆融资渠道,暂时还算“底气十足”。相比之下,这家亏50亿的新势力,账上现金储备只够撑不到两年。如果融资跟不上,下一步可能会很难受。

到4S店销售套路让人愤怒-有驾

那有人要问了:这是战略性亏损,还是纯粹没活路了?其实这得分开看。战略性亏损,讲究的是“以亏换势”,亏得多但方向对,未来能赚回来。而没活路的公司,亏得多但效率低,最后可能连翻盘的机会都没。像特斯拉,当初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巨额亏损,但人家抓住了全球电动车爆发的窗口期,一旦成本摊下来,就迅速扭亏为盈。而这家国产新势力,现在的亏损看起来是冲着“换势”去的,但效率和节奏,真不一定能跟得上。

到4S店销售套路让人愤怒-有驾

再说说另一个问题:市场对这种亏损的态度。其实投资人对新势力的亏损是有容忍度的,但这个容忍度是有限的。亏损多没关系,关键是得看到希望,比如销量增长、技术突破、成本下降。但如果亏着亏着,销量增速开始放缓,技术也没啥亮点,那资本市场肯定会用脚投票。这几年新势力融资越来越难,不少小玩家已经出局了,活下来的都是靠着一边烧钱一边证明自己价值的。

到4S店销售套路让人愤怒-有驾

回到这个50亿亏损的数据,确实吓人,但拆开来看,它也不算完全没章法。高研发投入是为了抢技术,毛利率低是为了抢市场,亏损大是为了抢时间。问题是,能不能抢得回来?这才是关键。光看表面上的亏损数字,没意义,得看这家公司接下来的动作:成本什么时候能降下来?下一代产品能不能打得响?融资渠道是不是还能撑住?这些才是决定未来的点。

到4S店销售套路让人愤怒-有驾

所以,50亿亏损这个事,看着挺吓人,但真不是判断一家公司生死的唯一标准。电动车行业就是这么个烧钱的玩法,没个几十亿的亏损,可能还冲不上牌桌。但这并不意味着每家亏钱的企业都有未来。最终活下来的,一定是方向对、效率高、节奏稳的那批。而那些方向错了、步子乱了的,迟早会被淘汰。

到4S店销售套路让人愤怒-有驾

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这些亏损数字并不直接影响买车的选择。什么车好开、性价比高、服务靠谱,这才是重点。像文开头提到的那位福特车主,选车的时候估计根本没想过福特去年赚了多少钱,亏了多少钱。我们买车,看的是产品;企业亏不亏,看的是战略。这是两回事,非要扯在一起,反而容易迷糊。

所以,面对那些吓人的数字,别急着慌,也别急着下定论。行业还在变化,真正的答案,得留给时间去揭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