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一个经历过百年沧桑和以小博大的品牌。
站在为平民造车、用车的角度,车子大多小、巧、轻、短。
提到铃木大家最熟悉的想必就是奥拓、雨燕、吉姆尼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铃木的历史:
>>最早生产织布机
1868年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国家收入的85%都来自于农业,15%来自于商业和手工业。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的工业开始逐渐发展。
1880年,引入了新英式纺织机,国家鼓励民间开办企业。
1885年成为日本近代手工业发展的转折点。
1887年,铃木汽车创始人,故事的主角——铃木道雄出生在滨松市这个诞生日本诸多大品牌之地。
1901年,14岁的铃木道雄签了7年的契约学习手艺。
经过潜心学习、艰苦磨炼。
1909年10月,21岁的铃木道雄,创立了铃木式织机制作所。开始了生产织布机的生涯。
当时他用尽心血设计的首台木鉄混制足踏档编织机,速度是普通织布机的十倍。
而他的专利和实用发明达到了120项之多。
1920年,铃木式织机制作所,改组为铃木织机株式会社。
1929年,他设计发明的沙龙织机出口海外。事业达到顶峰。
>>思想转变,目光转向汽车制造
1939年,铃木道雄认为纺织机制造是半永久性的单调产业,不看好单一出口纺织机的前景。
从而将目光转向汽车制造,实验制造出了摩托车“库达来”,清醒四轮车“铃轻”。
奠定了铃木汽车的基础。
战后日本重构工业基础,开始了工业基础的恢复。
1954年,铃木汽车公司正式成立。
1955年,铃木汽车开发生产拥有前驱、四轮悬挂、齿轮齿条转向技术的第一辆汽车“suzulight”
从最初的助力车“Power Free”到之后的125cc摩托车“Colleda”充分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1963年,铃木向美国市场推出全新摩托车,销量攀升,成为摩托车领域大户。
而后,铃木靠本土车型在质量和性能方面的创新,跻身于国际市场。
1979年,微型车“奥拓”上市。
1985年,铃木启动美国雨燕生产线。
1987年,铃木在哥伦比亚生产前轮驱动、三开门和五开门的倾斜式车尾的雨燕。
1993年4月,铃木与长安汽车组建长安铃木。引进奥拓和1994年款雨燕,改进出奥拓和羚羊进行本土化生产。在西南引领微型车全国生产,并辐射推荐微型车国产化市场。
1995年6月,铃木汽车与昌飞集团合资成立昌河铃木。以生产微型面包车为主。
至今已累计生产155万辆汽车,达到年产26万辆整车和15万台汽车发动机的能力
1999年,铃木吉姆尼两厢式4驱3门4座越野车上市,采用直列4缸单顶凸轮轴引擎,全车仅重1030kg,最大马力可达85ps/6000rpm。
铃木汽车可是百年汽车企业里的“小老大”,就连造大车三巨头之一的“通用”,在造小车时也不得不倚重铃木的造小车特长。
2000年,铃木和通用汽车在欧洲合作生产汽车,双方互相提供零配件。
2003年,铃木汽车开发出一轻型车为原型、用酒精做燃料的“Wagon R-FCV”和“MR Wagon-FCV”。
2007年1月,铃木汽车在中国开展“大铃木计划”:将旗下两家合资公司——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以及铃木进口车“三合一”,同店销售。
造精巧美观的小型汽车,造依托大国汽车市场品牌的小车,造打过汽车依靠小车核心技术的小车,是铃木针对全球经济大起大落的市场平衡器。
铃木是日本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工厂遍布几十个国家,依靠每年300万辆左右的销量,获取10亿美元的利润。
铃木不是一个张扬的品牌,反倒像是一个触及各产业的吸盘,采取“拿来主义”,不管全球还是本土、大品牌还是小品牌、创新技术还是转让技术,通通拿来。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销量一直不高
中国市场一直都是各大汽车品牌竞争的主要战场。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二胎政策的开放。
国民对于汽车的需求不仅是经济实用,还有更多的是舒适、家用。
相比较铃木的小巧,反而是逐渐崛起的国产品牌以及丰田、大众等品牌更能抓住国人的心理。
这不失为铃木在中国销量不高的一个原因。
关于铃木就讲到这里。
欢迎留言分享其他意见,建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