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智已LS9正式上市,价格也玩得挺转的。两个版本,一个32.28万,一个35.28万,价差基本在3万左右。我就在想,为什么还要弄两个版本呢?估计是偏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吧。低配的电池容量小一点,但能满足日常代步,不至于电量焦虑,高配的可能就是看重续航和豪华感了。
说到这个价格,其实还算香,比起同级别的竞品,确实有点优势。以我身边朋友来讲,问界M8起步价都快40万了,激光雷达加持,配置还差不多,但价格就差个几万。吉利银河M9倒是也能比,差不多价位,但配置多了个后排独立空调、座椅通风,好像对比还是挺明显的。
但是嘛,咱们不能只看价格,也要看货。这次介绍的配置,挺丰富,比如全车标配激光雷达,跟之前的LS6差远了。可是你说智驾究竟靠不靠谱?我自己打个比方:就像买手机,有的硬件牛逼,用着却不顺手。之前有人吐槽LS6高速NOA经常识别错误,还得自己手动加以调整,觉得不太靠谱。
我翻了下相册,看到那精致的车辆设计,心里一阵踌躇。那中控我真要吐槽到不行,设计简直让人想起八十年代的老式汽车,用菱形格和左右不对称的屏幕布局。为什么不干脆做个对称点的?这样看着舒服啊。副驾屏段,降低座椅舒适性还行,但那屏幕不对称那种侠女腰似的比例,总让人心里不舒服。
不过平台还是要说一句,座椅确实挺满分的——Nappa真皮座椅,还免费升级的4D按摩。用起来到底咋样我没试过,但豪华感拉满了。尤其是座椅包裹性,确实有点舒服到想赖着不动的意思。反正我就想,这车带点豪华范也是它的卖点。
再说到动力,我觉得挺意外的:1.5升增程,磷酸铁锂电池,低配52度,高配66度——这数字我估算一下,体感续航大概能跑到600到700公里(这点先按不太聪明的算法算,别太较真)。官方说百公里电耗21度,我实际体验下来,估计要20-25度吧。我的M7也有点油耗闹心,五米二的大车,能说不电耗高吗?不过动力确实不错,零到百公里大概4.9秒,日常超车挺有安全感。
底盘方面,还是看到上汽的灵蜥平台,150mm的双腔悬挂和24度的后轮转向,真的很有用。说实话,这个后轮转向太方便了,尤其在城市开走弯、找车位啥的,感觉像是车子在跟你搞折返跑。我猜如果腾势U8L的4.5米车长体验会更快点。
不过关于配置差异,低配和高配的区别也不算多,差不多就是电池容量和一些门控功能。比如:高配置里是66度的三元锂,低配52度的磷酸铁锂。就差了3万块钱,你说这个差价值不值?我自己心里还没算完,反正觉得买个多14度的电池没必要,成本差别似乎没那么大。
有一次我跟销售聊天,说你们这智驾硬件能用吗?他笑笑:还是看情况。——这其实挺真实的。520线激光雷达,芯片也强,但体验还不够成熟。我之前试了试LS6,觉得高速NOA识别不好用,经常误判。你和我说,买车时就别全指望智驾?有点冷静。
问个问题:你觉得,未来这些硬件升级,能不能真的提升日常驾驶的安全和便利呢?价格上,是不是还得看中整体体验,而不是硬件数字的堆砌。
说到这个,还是得提一句,品牌认同感很关键。问界、理想,那些名头、溢价,谁不喜欢?而智已的品牌力就说难听点,还是差了点。只能靠配置、价格吸引顾客,怎么说呢,也挺无奈的——像我,心里就在琢磨:这中控再丑点,要是设计换了,销量会不会冲上天?真不是让人看着喜欢。
说到底这车,性价比可以说是够用的。至少在同档次的价格里,配置还是比较给力的。可是你知道的,买车除了配置、价格,体验也是最重要的。会不会未来一两年,品牌就要根据市场反响,调整设计和软硬件?我觉得,这才是车厂接下来得面对的问题吧。
哎,你说这车要是再漂亮点,中控做得像点样,销量不就直接上去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细想,这些都是真的问题。)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