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加税令中国汽车出口骤降!三年黄金期,年出口八百万辆全球领先
800万辆这个数字搁谁家都得震一震。中国汽车这几年冲劲十足,眼瞅着从100万辆一路飙到将近八倍,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抢走“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这块牌子了。可是,这成绩单里突然蹦出来个大写的尴尬:往俄罗斯卖车的数量直接掉头向下了,老毛子的市场不再是最重要的一站。
看热闹的人一时没反应过来,为啥说变就变?全因为俄罗斯最近玩起新花样,加关税、收新费,各种名目堆上去,让咱们企业光利润这一项就心疼不少。这一下,不只是买卖少赚了钱,还让两边原本顺风顺水的生意多了一层迷雾。
要不是2022年那场战争爆发,也不会有后面这些事。当初西方品牌和资本扎堆撤离俄罗斯,一夜之间给当地留下个巨大的空白。本地人想买车没得选,只好盯上咱们国产车,那会儿讲究一个便宜实惠还靠谱,中国厂商趁机杀进去捞金也真不算难看。可以说,没有那阵突如其来的窗口期,就没有现在中国车企在海外的话语权。
当时街上的景象很直观——原先德国、日本那些熟悉车型越来越少,中国品牌却越开越多。有段时间,要是在莫斯科路口堵车,你数五辆里至少俩带中文标识。靠着这波机会,我国一年接一年突破记录,“三连跳”的节奏,就是这么硬气。
可惜好日子总有拐点。今年俄罗斯忽然决定收紧进口政策,把各种税费提起来。一方面,他们自己造车水平摆在那儿,总不能永远靠别人养活本土产业;另一方面,说到底心理还是偏向欧洲技术,对中国产品再认可也是被逼无奈,现在局势稍微缓下来,有可能又琢磨怎么把西方品牌请回来。所以提前打算盘,把门槛设高一点,也是怕以后市场彻底被我们占死了。
大家聊起来都明白,这种操作对国内企业影响肯定有,但也未必伤筋动骨。这几年窗口期让中国厂商狠狠补了一课,从供应链到智能驾驶,每条赛道都有提升。不管是电动车还是油混车型,现在出海根本不用怵欧美同行,高性价比加售后服务,在别的地方一样吃香。这事放过去压根就是天方夜谭,如今成常态,本身就是能力进化最好的证明。
回头看看数据刺激得厉害,短短三年增长七百多万台,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成绩。但每次遇见国际贸易里的“小动作”,总免不了让人感慨几句:做生意哪有一直躺赢的时候?尤其像俄罗斯这种既需要外部帮忙,又想着守住自家蛋糕的大玩家,说变脸就变脸,比球场换战术还快。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汽车要真只指望某一个市场,那才叫危险。这些年的摔打早把抗风险能力练出来了,该转型转型,该升级升级,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不止是销量,还有整个行业的新高度。
有人觉得损失掉老大客户挺遗憾,其实更值得琢磨的是通过压力倒逼成长。从前以为只有价格战才能拼下来订单,现在质量、技术、服务全面拉满才是真正护城河。有那么一刻,会怀念昔日遍地跑中国车的画面,可真正令人服气的是,无论环境怎么折腾,总有人能把握机会完成蜕变。如果还有新的挑战,相信照样能扛过去,再刷一次纪录也不是梦话。
今年很多圈内朋友聚一起唠嗑,经常提到一句:“赚快钱容易,坚持长红难。” 俄乌局势变化带来的影响肉眼可见,却挡不住整体步伐继续往前赶。毕竟如今各行各业卷成这样,多留几个备胎、多修几套方案已成习惯。一旦遇见变量,不至于乱作一团,这份沉稳也是从无数试错里熬出来的经验值吧。
虽说曾经靠俄罗斯撑起半壁江山,但眼下丢掉冠军宝座,并没耽误其他方向扩张脚步。“800万辆”的背后,是更多国家开始认同并购买“中国制造”。对于那些担心未来的人来说,看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比纠结谁是一哥更加实际。
全部评论 (0)